法学文苑
“窃读”时光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4-08-25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58

  ◎ 艾  科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适逢纸媒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那段处处洋溢墨香的年月,热爱阅读与写作的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积攒的稿费单,到市中心的邮储银行取钱。对我来说,取钱事小、“窃读”事大,且一度身陷“书非‘窃’不能读”的囹圄而无法自拔。

每次在银行窗口办理完取钱业务,我都会转身来到与银行一墙之隔的邮局报刊零售专区,在那一排排墨香四溢的报刊中汲取精神食粮。自从邂逅这片“心灵花园”之后,我就时常一边防备着工作人员的冷眼,一边小心翼翼地翻阅喜欢的报刊,直至读到夕阳西下邮局下班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片闹市里的“心灵花园”成为读者的精神栖息之地,亦是我获取更多投稿渠道的“信息平台”,长期的“窃读”让我的心灵愈发丰盈,写作水平亦有提升。

后来不知为何,邮局报刊零售专区突然搬至他处,怎奈这座城市庞大而陌生,我按照工作人员告知的新址苦寻未果,生活自此暗无光彩。抛开悲伤我暗自思忖,是不是因为像我这样只看不买、热衷“窃读”的人群太多,导致报刊零售业绩不佳,才迫使他们易地求生的?若是如此,那我为自己这种“令人不齿”的“铁公鸡”行为道歉,并恳请他们理解一位初入社会、生活拮据而又酷爱阅读的文艺青年的羞赧之举。可是谁能告诉我,那片“心灵花园”究竟在哪里?

一天,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骑着电车给报刊亭运送报刊的师傅,于是便向其请教他运送的那些“精神食粮”来自何处。师傅热情地给我指明了方向,我循向而去,拐拐绕绕走过好几个路口,终于在一条文艺氛围浓厚的路边,看到几家做书刊批发零售的书店,书店虽然不大,但几乎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畅销期刊。工作人员见我进来,问我想买什么杂志。因是首次“光临”,不谙店家秉性,更不知该如何继续实施“窃读”之举,所以我支支吾吾地说“随便看看”,以掩饰企图“一毛不拔”的慌乱。

这家店里的杂志虽然类别齐全,但美中不足的是,那些杂志多用塑封包装,我无法打着购买的旗号拆开塑封“先睹为快”,只能匆忙转了一圈之后,以“没有想要的杂志”为由仓惶离开。后来每次经过那几家书店时,我都会心痒难耐,就像山珍海味摆在面前却又无法大快朵颐一般。对于痴迷阅读的我而言,“三天不食美餐,也要阅读书刊”已经成为深入骨髓的爱好,以致一日不行阅读之“窃”便一日心神难安,所以为了治好这一“心病”,我必须“旧业重操”。

许是上天眷顾,我很快就在一所大学旁边邂逅一家温馨的书店,周末去闲逛时总会花点“小钱”,买份报刊增进“熟悉感”。和店主在“一来二往”中成了朋友之后,我可以尽情免费翻阅那些报刊书籍而不必担心遭受白眼,且甚是感佩自己能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兵法”运用得不着痕迹。

后来随着网络技术、媒体融合以及短视频的飞速发展,报摊和书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曾几何时,为了购买一份报纸,我跑遍全市几乎所有仍在经营中苦苦挣扎的报摊,那种寻而不得的无奈,是热爱纸质阅读人群的悲哀。在“窃读”之路上行走多年,我深知报摊和书店对于读者的意义,内心深处已把每位报摊摊主和书店店主当成了大众精神文化的“守护神”,同时也练就了一双辨别“善恶”的火眼金睛,大多一眼就能辨出哪些“守护神”对读者温暖热情,哪些对只看不买的“铁公鸡”恨之入骨。

经济窘迫的年代,“窃读”实属无奈之举,为了免费享用一餐精神盛宴,只能甩掉内心的清高,硬着头皮对摊主或店主投来的厌嫌目光采取选择性无视。如今经济条件好了,我可以落落大方地通过各种便捷渠道,订购任何喜欢的读物,可我依旧难忘昔日那些隐藏在市井中的“窃读”时光。

  (作者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窃读”时光
2024-08-25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58

  ◎ 艾  科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适逢纸媒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那段处处洋溢墨香的年月,热爱阅读与写作的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积攒的稿费单,到市中心的邮储银行取钱。对我来说,取钱事小、“窃读”事大,且一度身陷“书非‘窃’不能读”的囹圄而无法自拔。

每次在银行窗口办理完取钱业务,我都会转身来到与银行一墙之隔的邮局报刊零售专区,在那一排排墨香四溢的报刊中汲取精神食粮。自从邂逅这片“心灵花园”之后,我就时常一边防备着工作人员的冷眼,一边小心翼翼地翻阅喜欢的报刊,直至读到夕阳西下邮局下班才会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片闹市里的“心灵花园”成为读者的精神栖息之地,亦是我获取更多投稿渠道的“信息平台”,长期的“窃读”让我的心灵愈发丰盈,写作水平亦有提升。

后来不知为何,邮局报刊零售专区突然搬至他处,怎奈这座城市庞大而陌生,我按照工作人员告知的新址苦寻未果,生活自此暗无光彩。抛开悲伤我暗自思忖,是不是因为像我这样只看不买、热衷“窃读”的人群太多,导致报刊零售业绩不佳,才迫使他们易地求生的?若是如此,那我为自己这种“令人不齿”的“铁公鸡”行为道歉,并恳请他们理解一位初入社会、生活拮据而又酷爱阅读的文艺青年的羞赧之举。可是谁能告诉我,那片“心灵花园”究竟在哪里?

一天,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骑着电车给报刊亭运送报刊的师傅,于是便向其请教他运送的那些“精神食粮”来自何处。师傅热情地给我指明了方向,我循向而去,拐拐绕绕走过好几个路口,终于在一条文艺氛围浓厚的路边,看到几家做书刊批发零售的书店,书店虽然不大,但几乎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畅销期刊。工作人员见我进来,问我想买什么杂志。因是首次“光临”,不谙店家秉性,更不知该如何继续实施“窃读”之举,所以我支支吾吾地说“随便看看”,以掩饰企图“一毛不拔”的慌乱。

这家店里的杂志虽然类别齐全,但美中不足的是,那些杂志多用塑封包装,我无法打着购买的旗号拆开塑封“先睹为快”,只能匆忙转了一圈之后,以“没有想要的杂志”为由仓惶离开。后来每次经过那几家书店时,我都会心痒难耐,就像山珍海味摆在面前却又无法大快朵颐一般。对于痴迷阅读的我而言,“三天不食美餐,也要阅读书刊”已经成为深入骨髓的爱好,以致一日不行阅读之“窃”便一日心神难安,所以为了治好这一“心病”,我必须“旧业重操”。

许是上天眷顾,我很快就在一所大学旁边邂逅一家温馨的书店,周末去闲逛时总会花点“小钱”,买份报刊增进“熟悉感”。和店主在“一来二往”中成了朋友之后,我可以尽情免费翻阅那些报刊书籍而不必担心遭受白眼,且甚是感佩自己能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兵法”运用得不着痕迹。

后来随着网络技术、媒体融合以及短视频的飞速发展,报摊和书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曾几何时,为了购买一份报纸,我跑遍全市几乎所有仍在经营中苦苦挣扎的报摊,那种寻而不得的无奈,是热爱纸质阅读人群的悲哀。在“窃读”之路上行走多年,我深知报摊和书店对于读者的意义,内心深处已把每位报摊摊主和书店店主当成了大众精神文化的“守护神”,同时也练就了一双辨别“善恶”的火眼金睛,大多一眼就能辨出哪些“守护神”对读者温暖热情,哪些对只看不买的“铁公鸡”恨之入骨。

经济窘迫的年代,“窃读”实属无奈之举,为了免费享用一餐精神盛宴,只能甩掉内心的清高,硬着头皮对摊主或店主投来的厌嫌目光采取选择性无视。如今经济条件好了,我可以落落大方地通过各种便捷渠道,订购任何喜欢的读物,可我依旧难忘昔日那些隐藏在市井中的“窃读”时光。

  (作者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