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西武
四季有序,春为首。立春是春之序曲,拉开了春的序幕。
草木是大自然的精灵,最先感知到春的到来。“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寂寞了一个冬天的小草,感受到了春的呼唤,按捺不住渴盼的心情,努力蓄积能量迎接春的到来。寒风中枯干的树木也感知到了春天的来临,所谓“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此时正值立春前后,杨柳嗅到了春的气息,在寒风中舞动了沉睡的枝条,柳枝渐渐转绿,悄悄萌动,向大地传递着春的讯息。
能够感知春天到来的,还有勤劳智慧的农人。古人根据自然节律和气候变化,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立春是之首,它开启了新的四季轮回。无需春风吹来,农人就会根据节令的变化,感知到春天的讯息,一如诗人张维屏《新雷》:“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立春不是节日,却比节日更让人渴盼,因为春天让人们有了新的希望。“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先生一篇热情洋溢的《春》写尽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与赞美。
立春常常与春节比邻,便有了节日的气氛。春节说是庆祝春天的节日一点也不为过。春节里,家家户户的春联写满“春回大地、春满人间”的喜悦心情,那喜庆的红、喜气的春,满眼所见都是对春天到来的欢庆!
立春在民间有“咬春”的习俗,人们咬食春盘、春饼、萝卜等,明《酌中志》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咬”比“吃”用力而坚定;而春怎么咬呢?俗语中透露着一股灵气,真是形象又生动啊!
记忆里,每年立春日,父亲翻着日历,告诉我们今年立春是在几点几分,我那时尚小,不屑一顾,就是一个节气嘛,还能那么精确?原来,这是古人依据斗转星移的办法来确定的,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父亲下菜窖拿出一些白菜、萝卜,选个大、青翠的大萝卜,洗净,切成圆片摆一盘。到了立春时刻,全家老少一起热热闹闹地吃起来。刚从菜窖拿来的大萝卜水灵灵的,透着丝丝凉气,甘甜微辣,沁人心脾,一盘青萝卜转眼就吃光了。咬萝卜寓意“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原本是说吃得苦头,才能做成百事,没想到那时候穷人家却把大萝卜当成了水果啊。而立春的萝卜,更会让人品尝到甘甜清脆的滋味。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在农人眼里是关乎一年农事的重要日子,要做好一年的规划。“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父亲没有文化,却对二十四节气的学问兴趣浓厚,他清楚地知道每个节气对农事的预示和影响。比如立春的早晚,可以预知这一年的光景如何。父亲常念叨:“春打五九尾,吃油像喝水;春打六九头,吃水像喝油。”意思是说,打春早,会雨水丰沛,农作物长得好,日子就会过得好;反之,打春晚一天即到了六九,就将是一个干旱的年头,庄稼长不好,日子自然艰难。可是,知道了这个情况又如何呢?其实,农人是想以此谋划春耕时间问题,天旱就要抢墒早播种,也意在提醒人们要做好过紧日子的打算。
东风送暖,草木萌动。祖国大地幅员辽阔,气候千变万化,既有花团锦簇的暖春,又有冰封雪飘的雪春,但是孕育在时令里的春意却是相通的。人们会从时令中,感受到春天的降临,从盼春、迎春的喜悦中体会春天的美好。
立春虽到,但是距离真正的春暖花开还很遥远,特别是东北的立春时节还是一片冰天雪地。但是,向阳处,积雪融动;寒冰深处,春水涌动;覆雪之下,春草萌动。
立春是希望的开端,春姑娘正在乘风而来。就像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的那样,立春到了,春暖花开的日子还会远吗?
(作者系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