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服务
男子多次自伤自残威胁妻子,法院认定该行为让人恐惧构成家庭暴力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4-01-07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61

2023年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一批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明确自伤自残威胁对方属于精神暴力,而精神暴力也属于家庭暴力。

在王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一案中,王某与李某系夫妻关系,双方因家庭琐事经常发生争议,丈夫李某多次以跳楼、到王某工作场所当面喝下农药等方式进行威胁,王某也多次报警,但皆协商未果。为保证人身安全,王某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经审查认为,李某自伤自残行为会让申请人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属于精神侵害,王某的申请符合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定条件。遂裁定:禁止李某对王某实施家庭暴力;禁止李某骚扰、跟踪、威胁王某。

对于该案,法院指出,精神暴力的危害性并不低于身体暴力的危害性。本案中,被申请人虽未实施殴打、残害等行为给申请人造成身体损伤,但其自伤、自残的行为必定会让申请人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导致申请人精神不自由,从而按照被申请人的意志行事。该行为属于精神暴力。法院通过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明确通过伤害自己以达到控制对方的行为也属于家庭暴力,这不但扩大了对家庭暴力的打击范围,也为更多在家庭中遭受精神暴力的家暴受害人指明了自救的有效路径,为个体独立自主权及身心健康的保障提供了有力的后盾。

此外,最高法提出,还要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快速反应优势。反家庭暴力工作,以预防为主,快速制止家庭暴力或者家庭暴力发生的现实危险,使受害人得到及时法律救助,是反家庭暴力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时限性要求,同时,充分考虑不同人群收集、固定证据能力的差异性,使更多暴力情形得以有效规制,在证据标准方面,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中待证事实的证明标准存在较大可能性,比一般民事案件中待证事实需具有高度可能性的证明标准更低。比如,在王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一案中,王某提供了受伤照片、报警电话记录,而听证过程中王某丈夫对王某的受伤照片解释称是其自己摔倒所致,该解释不具有说服力,法院结合上述证据及当事人陈述情况,认定王某遭受丈夫家庭暴力存在较大可能性,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充分保障妇女合法权益。这个案例也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如果存在家庭暴力情况,要及时保留照片等证据,第一时间报警,相关证据将作为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重要依据。

另外,在申请主体方面,考虑到恋爱、同居等关系中发生的暴力行为,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还专门就恋爱、交友或者终止恋爱关系、离婚后,纠缠、骚扰妇女的行为明确规定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在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就有一个这样的案件。

“对‘家暴’零容忍,是社会共识,更是司法的态度。”法官希望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学习、了解典型案例,不断提高反家暴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律服务
男子多次自伤自残威胁妻子,法院认定该行为让人恐惧构成家庭暴力
2024-01-07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61

2023年1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一批反家庭暴力典型案例,明确自伤自残威胁对方属于精神暴力,而精神暴力也属于家庭暴力。

在王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一案中,王某与李某系夫妻关系,双方因家庭琐事经常发生争议,丈夫李某多次以跳楼、到王某工作场所当面喝下农药等方式进行威胁,王某也多次报警,但皆协商未果。为保证人身安全,王某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法院经审查认为,李某自伤自残行为会让申请人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属于精神侵害,王某的申请符合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定条件。遂裁定:禁止李某对王某实施家庭暴力;禁止李某骚扰、跟踪、威胁王某。

对于该案,法院指出,精神暴力的危害性并不低于身体暴力的危害性。本案中,被申请人虽未实施殴打、残害等行为给申请人造成身体损伤,但其自伤、自残的行为必定会让申请人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导致申请人精神不自由,从而按照被申请人的意志行事。该行为属于精神暴力。法院通过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明确通过伤害自己以达到控制对方的行为也属于家庭暴力,这不但扩大了对家庭暴力的打击范围,也为更多在家庭中遭受精神暴力的家暴受害人指明了自救的有效路径,为个体独立自主权及身心健康的保障提供了有力的后盾。

此外,最高法提出,还要发挥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快速反应优势。反家庭暴力工作,以预防为主,快速制止家庭暴力或者家庭暴力发生的现实危险,使受害人得到及时法律救助,是反家庭暴力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时限性要求,同时,充分考虑不同人群收集、固定证据能力的差异性,使更多暴力情形得以有效规制,在证据标准方面,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中待证事实的证明标准存在较大可能性,比一般民事案件中待证事实需具有高度可能性的证明标准更低。比如,在王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一案中,王某提供了受伤照片、报警电话记录,而听证过程中王某丈夫对王某的受伤照片解释称是其自己摔倒所致,该解释不具有说服力,法院结合上述证据及当事人陈述情况,认定王某遭受丈夫家庭暴力存在较大可能性,并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充分保障妇女合法权益。这个案例也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如果存在家庭暴力情况,要及时保留照片等证据,第一时间报警,相关证据将作为法院签发人身安全保护令的重要依据。

另外,在申请主体方面,考虑到恋爱、同居等关系中发生的暴力行为,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还专门就恋爱、交友或者终止恋爱关系、离婚后,纠缠、骚扰妇女的行为明确规定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在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就有一个这样的案件。

“对‘家暴’零容忍,是社会共识,更是司法的态度。”法官希望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学习、了解典型案例,不断提高反家暴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