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忆父母教诲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3-12-17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74

◎ 黄金泽

“弟子规,圣人训。父母教,须敬听。”人过中年,历经人世沧桑,看尽花开花落,常常怀想“远行”的父母,方觉聆听父母教诲是人生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上过学,当过几年生产队长,只会写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他整日劳作,从不过问、也没有时间过问我学习上的事。每年开春,山里还春寒料峭,父亲便已卷起裤脚,开始犁田耕作。每次回家,浑身湿漉漉的,脸上、衣服上全是泥浆,像个“泥人”。在那双闪动的双眸里,我看到了生活的艰难和如山的父爱。这时,父亲会烧火取暖,把衣服烤干。我做完作业,就会坐到他身边去,父子俩便难得地待在一块儿。有时,父子俩就那样安安静静地待着。父亲翻烤着衣裤,我静静地坐在他旁边,时而,往火塘里添—些柴禾。有时,父子俩也会聊上几句。关于读书,他说“读书耕田一般苦”;关于刻苦,他讲“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关于细致,他提醒“不要大意失荆州”……这些话,几乎就是父亲对我全部的教育。那时,我还小,也不太懂这些话的含义。或许,父亲也就那么一说,但我却牢牢记在了心里,成为我人生路上不竭的精神源泉。

母亲于我,就更谈不上言语上的教育了。她整天不知疲倦地劳作,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那个时候,家里没有闹钟,但每天早上,她都会按时起床,哪怕生着病,也会煮好早饭叫醒我。晚上,我们都睡下了,她还要收拾家务,拌好猪食,直至很晚才睡觉。现在想来,母亲是何其不易。

母亲话不多,但她的话,在我们家却是一言九鼎,否则,怎能管好六个孩子?全家人对她既敬又畏。她有三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

第一句话是关于穿着。小时候,家里穷,我只能穿哥哥姐姐留下的衣服,大小不合适,还很破旧。我穿在身上,心里不免自卑。那时,母亲就常给我讲“穿得烂没啥子,只要穿得干净。”这句话,多少让我有了些自信。哪怕面对同学的嘲笑,我也没太当回事。母亲则一直穿着旧时的对襟子衣服,而且是补了又补。记得小时候,瞌睡来了,母亲就把我抱在衣兜里,然后用衣摆卷上来包裹着我的身子。睡在母亲衣兜里的温暖,抵御着来自那个年代的寒冷,也温暖着我后来的人生。

第二句话是关于读书。初二结束那年,随着年龄增长,我对未来开始有些模糊认知。那个时候,我大哥已在部队有些年头了,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毕业考不上学,也走当兵那条路。有一天,母亲给我讲:“儿啊,好好读书哟,你看你爸经常生病,说不定哪天就走了。”那时,父亲每天肩挑背扛,承担了家里所有的重体力活,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如果他有个三长两短,那真是天都会塌下来的事情。母亲那句话,让我如梦初醒。我开始发愤读书,终于笨鸟先飞,初中毕业考上师范,跳出“农门”。这在当年我们那个荒僻的小山村,也算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情了。

第三句话是关于做人做事的。父母在世时,我们家有个传统,每年除夕夜,柴火都烧得旺旺的,一家人围坐火坑,畅谈各自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跳跃的火光映照在家人们的脸上,见证着一家的团圆和幸福。这时,母亲总是不苟言语,安静地听着,不时用火钳拨弄一下柴火。末了,她会告诫大家:“把工作干好,要正直。”就那么一句话,轻言细语,简简单单,对我来说却是如雷贯耳的教诲。母亲临终前,戴着呼吸机,喘气都艰难,却多次让我别担心她,催促我赶快回单位上班,并嘱托:“把工作干好”“要正直”。短短几字,字字千钧,镌刻脑海,不敢遗忘。

在那个掺杂着贫穷和欲望的年代,生活的苦难像一座山,把父母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他们热爱生活、坚强不屈的心。身为农民,他们对生命对生活能有如此透彻的理解,他们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信条、做人原则。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家风家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心灵的尘垢,更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指引我在向上、向善的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监狱)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忆父母教诲
2023-12-17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74

◎ 黄金泽

“弟子规,圣人训。父母教,须敬听。”人过中年,历经人世沧桑,看尽花开花落,常常怀想“远行”的父母,方觉聆听父母教诲是人生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上过学,当过几年生产队长,只会写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他整日劳作,从不过问、也没有时间过问我学习上的事。每年开春,山里还春寒料峭,父亲便已卷起裤脚,开始犁田耕作。每次回家,浑身湿漉漉的,脸上、衣服上全是泥浆,像个“泥人”。在那双闪动的双眸里,我看到了生活的艰难和如山的父爱。这时,父亲会烧火取暖,把衣服烤干。我做完作业,就会坐到他身边去,父子俩便难得地待在一块儿。有时,父子俩就那样安安静静地待着。父亲翻烤着衣裤,我静静地坐在他旁边,时而,往火塘里添—些柴禾。有时,父子俩也会聊上几句。关于读书,他说“读书耕田一般苦”;关于刻苦,他讲“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关于细致,他提醒“不要大意失荆州”……这些话,几乎就是父亲对我全部的教育。那时,我还小,也不太懂这些话的含义。或许,父亲也就那么一说,但我却牢牢记在了心里,成为我人生路上不竭的精神源泉。

母亲于我,就更谈不上言语上的教育了。她整天不知疲倦地劳作,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那个时候,家里没有闹钟,但每天早上,她都会按时起床,哪怕生着病,也会煮好早饭叫醒我。晚上,我们都睡下了,她还要收拾家务,拌好猪食,直至很晚才睡觉。现在想来,母亲是何其不易。

母亲话不多,但她的话,在我们家却是一言九鼎,否则,怎能管好六个孩子?全家人对她既敬又畏。她有三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

第一句话是关于穿着。小时候,家里穷,我只能穿哥哥姐姐留下的衣服,大小不合适,还很破旧。我穿在身上,心里不免自卑。那时,母亲就常给我讲“穿得烂没啥子,只要穿得干净。”这句话,多少让我有了些自信。哪怕面对同学的嘲笑,我也没太当回事。母亲则一直穿着旧时的对襟子衣服,而且是补了又补。记得小时候,瞌睡来了,母亲就把我抱在衣兜里,然后用衣摆卷上来包裹着我的身子。睡在母亲衣兜里的温暖,抵御着来自那个年代的寒冷,也温暖着我后来的人生。

第二句话是关于读书。初二结束那年,随着年龄增长,我对未来开始有些模糊认知。那个时候,我大哥已在部队有些年头了,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毕业考不上学,也走当兵那条路。有一天,母亲给我讲:“儿啊,好好读书哟,你看你爸经常生病,说不定哪天就走了。”那时,父亲每天肩挑背扛,承担了家里所有的重体力活,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如果他有个三长两短,那真是天都会塌下来的事情。母亲那句话,让我如梦初醒。我开始发愤读书,终于笨鸟先飞,初中毕业考上师范,跳出“农门”。这在当年我们那个荒僻的小山村,也算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情了。

第三句话是关于做人做事的。父母在世时,我们家有个传统,每年除夕夜,柴火都烧得旺旺的,一家人围坐火坑,畅谈各自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跳跃的火光映照在家人们的脸上,见证着一家的团圆和幸福。这时,母亲总是不苟言语,安静地听着,不时用火钳拨弄一下柴火。末了,她会告诫大家:“把工作干好,要正直。”就那么一句话,轻言细语,简简单单,对我来说却是如雷贯耳的教诲。母亲临终前,戴着呼吸机,喘气都艰难,却多次让我别担心她,催促我赶快回单位上班,并嘱托:“把工作干好”“要正直”。短短几字,字字千钧,镌刻脑海,不敢遗忘。

在那个掺杂着贫穷和欲望的年代,生活的苦难像一座山,把父母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他们热爱生活、坚强不屈的心。身为农民,他们对生命对生活能有如此透彻的理解,他们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信条、做人原则。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家风家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心灵的尘垢,更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指引我在向上、向善的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监狱)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