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纪茗
一年一度又重阳,秋雨绵,秋风凉,寒秋雾锁思尤长。此节菊花满院,登高望远,陈酒述怀,不由想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更难忘家风中的孝道传承。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的父母从重庆、成都来到偏远的大凉山深处工作。那时山区的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让生活充满了情趣,传承着家风中浓浓的孝道。
九九重阳节天高气爽,是登高望远舒畅胸怀的好时光。每当此节,我们全家都带上水壶和干粮去攀登附近的高山。母亲开心地采撷野花,父亲激情地吟诗作赋,我和姐姐则唱着歌飞快地奔向山顶,一家人享受着大自然的风光,眺望遥远的故乡。母亲也会给我们讲述抗战时期,外公作为西南驾校第一批驾驶员走南闯北的特殊经历。外公由于长期奔波在外,落下胃病和支气管炎。每年这个季节,母亲都会给外公熬制梨膏糖。
秋天的山野,树上的梨变得黄里透红,这种黄红色的梨糖分很重,大家都称为“糖梨儿”。
糖梨儿非常便宜,二三分钱一斤,花上几块钱就可以买上一大背篼。赶场时,朴实的山民就会背上一背篼糖梨儿来场口卖。山民们卖糖梨儿很耿直,先根据货色确定多少钱一斤,然后称重整卖,或估重整卖。当时我们的经济很窘迫,也只能买这些山货经自己加工,再寄给远方的外公略表孝心。
母亲买下一背篼糖梨儿,立即组织全家对糖梨儿洗、削、煮。这时我和姐姐会事先索要“报酬”,吃几个又香又甜的糖梨儿,美其名曰:我们是食品检测员。父亲笑着说:“好!我们既要保证质量,也要保证数量,不能检测完毕,数量为零哟!”于是,全家人在其乐融融中进行梨膏糖的制作。
梨膏糖制作中最令人兴奋的是,看着切碎的糖梨儿在大火中沸腾翻滚,然后取出金黄香甜的汁水在文火慢慢熬煎,不停搅拌,经过几天的蒸馏,锅里形成像枇杷糖浆一样,酸酸甜甜的土法梨膏糖。
一次,母亲下夜班在搅拌梨膏糖时,因疲惫不小心打碎了砂锅,即将成型的梨膏糖倾洒一地,也烫伤了母亲的脚。父亲看到很心痛,帮母亲包扎完脚后,不让她再熬梨膏糖了。但母亲思念远方的亲人,希望重阳节前能让外公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又杵着杖去买了一背篼糖梨儿重熬梨膏糖。为了让母亲放心,我和姐姐也放下顽皮,认真地帮母亲熬梨膏糖。梨膏糖熬好后,我们立即寄给外公。当外公收到充满孝心的礼物时感慨万千,邻居们也是一阵羡慕和夸奖。
土法梨膏糖虽然粗糙,但这份孝道却作为我们的家风传承下来。每逢节日,我们都会给远方的亲人带去一份山里自制的土特产礼物,一份来自远方的问候。
随着祖国日益昌盛繁荣,物产越来越丰富,物流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从给远方的亲人自制土特产到捎带加工精良的土特产,从捎带加工精良的土特产再到快递高档土特产,今年,母亲笑呵呵地对我说:“千万不要寄土特产了,我们楼下超市物品应有尽有,而且价格非常便宜。”于是重阳节前夕,我寄给母亲的礼物,变成一个大大的微信红包和一阕深情的词——
诉衷情·重阳遥寄
梧桐细雨湿纱窗。金菊绽重阳。
泸峰登高望远,归雁已成行。
慈母盼,子还乡。思尤长。
心存孝道,鸿雁传书,遥祝安康!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西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