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光惠
氤氲的夜晚,夜色苍茫,我常常抬头仰望夜空。
夜幕低垂,小城街灯渐次亮起,月亮缓缓穿过城市林立的高楼,越过婆娑的树梢,高高地爬上浩瀚的夜空。从一钩弯弯的月牙儿一天天变圆,最后镶嵌成一轮圆圆的满月。
站在逼仄的阳台上,努力探出身子望向夜空,找寻月亮的影子,却奈何四周高楼将视线遮挡,让我无法触摸到温柔的月光,心底生出淡淡的遗憾与忧伤,不由想起儿时故乡的月亮。
小时候,乡村没有路灯,一到晚上,便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夜里,大多是摸黑穿过田野、树林回家,而我对于黑暗是很恐惧的。上初中时,下了晚自习走路,有一段路住的人家很少,我一个人走在黑漆漆的路上非常害怕,“扑通、扑通”心跳加速,壮着胆子一路狂奔跑回家。
有月亮和星星的晚上,明亮的月光撒下来,星星闪闪烁烁,路上就亮了很多,有了月亮、星星的陪伴,心里也有了光亮,感觉温润而踏实,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
乡村的夏夜尤其热闹,家家户户吃过晚饭后,便去到晒坝乘凉、聊天,家里也不用点灯还能省了灯油钱。于是,月亮便成了乡村最亮的一盏灯,月光静静地流泻在村庄、田野,如同白昼,将庄稼、房屋、小路映照分明。
农人借着月光,收拾晾晒的稻谷、玉米、辣椒,或是整理农具。我们躺在院子里的凉床上,望着天上的月亮,听妈妈讲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故事,煞有兴致地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
我们一帮孩子则跑到池塘边玩耍,蛙们“呱呱呱”欢快地叫着,池塘里水光一色。突然,低头一看,天上的月亮竟掉落在了池塘里,不知是谁扔了石子进去,水里的月亮一下碎了。隔一会儿,一个圆圆的月亮就又映现出来了。
最有趣好玩的要数捉萤火虫了。一只只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河塘边、草丛间、瓜藤上飞舞,一闪一闪,若明若暗。我们在月光下追逐、捕捉萤火虫,快乐无限。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佳节,故乡的月亮似乎更大、更圆、也更亮。它宛若一个脉脉含情的少女,缓缓自天边升起,慢慢越过山头挂于夜空之上,温情地凝视着这片土地,为漂泊远方的游子照亮归家的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候年纪小,诵读这首李白的《静夜思》时,并不懂得其真正的含义。
四季更迭,月缺月圆,故乡的月亮伴随着我慢慢长大,充盈着我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我心里,故乡的月亮是那么神秘,那么明亮。直到长大成人,离开故乡多年,才感受到郁积在心底深处那抹浓浓的乡愁,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我总以为,城里的月亮躲在乌云之上,躲在喧闹的灯火后面,在夜深人静的深夜,待璀璨的灯光沉睡后,才露出她的芳容。因此,在有月亮的夜晚,找一个空旷的地方赏月最合时宜。我通常会等到夜深时,独自来到小城的广场看月亮。月亮如一个大圆盘,散发出皎洁的清辉,撒在大地上,撒在我的身上。
夜,很静谧,月光很多情。仰望天上的月亮,我走,月亮也跟着我走;我摇头,月亮也跟着摇头,月光映照着我,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不由想起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时此景,即便少了美酒,但周遭无人打扰,却有一地月光,有明月影子相伴,也是极其美妙的了。此刻,月光属于我,我也属于月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着月亮,想着故乡,我朝着故乡的方向久久眺望,那些遥远的记忆在脑海里浮现,仿佛回到了小时候,见到月夜下久别的故乡,母亲温软地唤着我的乳名。月亮是故乡的眼睛,无论天涯海角还是世界尽头,故乡的月亮一直都在,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心里,依旧那么圆,那么亮。
今夜,一轮满月自心深处悄然升起。醒来,已泪湿眼眶。
(作者作品散见《人民日报》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