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家中有藏书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3-08-27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48

  ◎ 何宇新

  人的生活不外乎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在所有精神生活中,我认为读书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古代的人读书不太容易,尤其是贫穷人家的子弟。明代散文作家宋濂是这样叙述自己早年读书之艰辛的:“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记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相比之下,现代的人读书就容易多了。比如,就我而言,至少不存在“无从致书以观”,也无需“假借于藏书之家”,更不必“手自笔录,记日以还”,因为,家中有藏书。

记得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在那个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十分匮乏的年代,我家里唯一不缺的就是书籍。因为我父亲喜欢读书,在我眼里他就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家里那个不大不小的书架上放满了他读的各类文史哲书籍,至今我的书房里还摆放着他当年读过的书。

也许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喜欢读书。参加工作后,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书店,看见自己喜欢的书便慷慨解囊。这样,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家里就堆积了不少书。

但是,我买书的目的是读书而不是藏书,我认为,如果书买回家不读就发挥不了书的作用。所以,我一直都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但是,毕竟买书容易,读书需要花费时间,读书的速度始终跟不上买书的速度,终究是买得多读得少。因此,从书柜里随便取下一本书,我都有可能没有读过。一套《安娜卡列宁娜》,还是我参加工作时买的,快到40年了,没有翻过一次;一套精装本的《史记》,忘记了是什么时候买的,放在书架上纸都发黄了,我也很少看一下;一套线装本的“四书五经”,可能买了有20年了,一页也没翻过……

再者,我读书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贪多务得。一旦走进书房,面对书架上那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就自然而然产生一种阅读的冲动,拿到这本也想读,拿到那本也想读。所以,我虽然是学习现代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喜欢读文学类书籍,但也爱读历史和哲学类书籍,当然也读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书。几年下来看似读了不少,但其实收获并不大,究其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博”和“专”的关系。读书还是应该有所侧重,不应该一味地贪多,一味贪多,只是在面上跑,没有沉下去,总觉得肤浅。贪多务得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浅尝辄止。一本书没有读完又拿到另一本在看,《古今文学名篇》刚读了一半,又拿到《中国通史》在读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刚开了个头,又去读《鲁迅经典》,一本书的阅读不能做到善始善终。

尽管如此,我认为,家中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仍然是有必要的,它是一个人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品位,有了这样一笔精神财富,你的精神世界始终是丰富和充实的。书,也是一个人的精神伴侣,有了书的陪伴,人生的旅途才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此外,家中有藏书对于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也有诸多好处:一是不必向他人借阅。向他人借书,你得抓紧时间看,看完之后必须及时归还,否则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读自己的书就不存在了。二是阅读时查找参考书方便。尤其是读古代的典籍或文章,你得结合注释先翻译成白话文,然而翻译得是否准确还得找参考书来核对;读完一篇文章后,为了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又得去查找相关的鉴赏文章来读,家里有了藏书后查找起来就很容易了。三是写作时查找资料方便。我在动笔写文章之前有一个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阅读与写作内容相关的书和文章。我在写作《遇见鲁迅》这篇文章时,就阅读了《鲁迅读本》中的大部分作品。家里有了藏书,不管写哪个方面的内容,都很容易找到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作为参考。

当然,家中有了藏书时不时也会产生一些忧虑。每当我走进书房,看见书架上那一排排还没有来得及读的文化经典,就有一种生命有限而知识无涯的感慨,我想,这些书再读十年也看不完。那么,我死了以后,这些书该怎么办?一般来说,最好是传给自己的子女,就像父亲去世后,我继承了他的全部藏书一样。但是,这得有个前提,就是你的子女喜欢读书,知道书籍的价值。然而,我的儿子从小就不喜欢读书,这让我多少有些失望。于是,我想到了送人。近年来,我确实送了一些书给朋友和亲戚,一套精美的四大名著,送给了家里的一个亲戚;一套港版的《金瓶梅》,送给了一位好友;两本《中国通史》分别送给了儿子和孙子;金一南的《苦难辉煌》送给了一个兄弟伙;两本《现代汉语词典》也分别送人了。但是,我又转念一想:“都送人了,我需要的时候又到哪里去找?”现在想想,反正离人生的终点还有段距离,到时候再说吧,现在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终评结果公示
2024-07-16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关于评选表彰建议推荐对象公示的公告
2023-12-07
重庆市“最美法学法律工作者”人选公示
2023-11-14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终评结果公示
2024-07-16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关于评选表彰建议推荐对象公示的公告
2023-12-07
重庆市“最美法学法律工作者”人选公示
2023-11-14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法学文苑
家中有藏书
2023-08-27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48

  ◎ 何宇新

  人的生活不外乎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而在所有精神生活中,我认为读书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古代的人读书不太容易,尤其是贫穷人家的子弟。明代散文作家宋濂是这样叙述自己早年读书之艰辛的:“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记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相比之下,现代的人读书就容易多了。比如,就我而言,至少不存在“无从致书以观”,也无需“假借于藏书之家”,更不必“手自笔录,记日以还”,因为,家中有藏书。

记得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在那个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十分匮乏的年代,我家里唯一不缺的就是书籍。因为我父亲喜欢读书,在我眼里他就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家里那个不大不小的书架上放满了他读的各类文史哲书籍,至今我的书房里还摆放着他当年读过的书。

也许是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喜欢读书。参加工作后,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书店,看见自己喜欢的书便慷慨解囊。这样,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家里就堆积了不少书。

但是,我买书的目的是读书而不是藏书,我认为,如果书买回家不读就发挥不了书的作用。所以,我一直都保持着阅读的习惯。但是,毕竟买书容易,读书需要花费时间,读书的速度始终跟不上买书的速度,终究是买得多读得少。因此,从书柜里随便取下一本书,我都有可能没有读过。一套《安娜卡列宁娜》,还是我参加工作时买的,快到40年了,没有翻过一次;一套精装本的《史记》,忘记了是什么时候买的,放在书架上纸都发黄了,我也很少看一下;一套线装本的“四书五经”,可能买了有20年了,一页也没翻过……

再者,我读书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贪多务得。一旦走进书房,面对书架上那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就自然而然产生一种阅读的冲动,拿到这本也想读,拿到那本也想读。所以,我虽然是学习现代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喜欢读文学类书籍,但也爱读历史和哲学类书籍,当然也读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书。几年下来看似读了不少,但其实收获并不大,究其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博”和“专”的关系。读书还是应该有所侧重,不应该一味地贪多,一味贪多,只是在面上跑,没有沉下去,总觉得肤浅。贪多务得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浅尝辄止。一本书没有读完又拿到另一本在看,《古今文学名篇》刚读了一半,又拿到《中国通史》在读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刚开了个头,又去读《鲁迅经典》,一本书的阅读不能做到善始善终。

尽管如此,我认为,家中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仍然是有必要的,它是一个人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品位,有了这样一笔精神财富,你的精神世界始终是丰富和充实的。书,也是一个人的精神伴侣,有了书的陪伴,人生的旅途才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此外,家中有藏书对于日常的阅读和写作也有诸多好处:一是不必向他人借阅。向他人借书,你得抓紧时间看,看完之后必须及时归还,否则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读自己的书就不存在了。二是阅读时查找参考书方便。尤其是读古代的典籍或文章,你得结合注释先翻译成白话文,然而翻译得是否准确还得找参考书来核对;读完一篇文章后,为了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又得去查找相关的鉴赏文章来读,家里有了藏书后查找起来就很容易了。三是写作时查找资料方便。我在动笔写文章之前有一个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阅读与写作内容相关的书和文章。我在写作《遇见鲁迅》这篇文章时,就阅读了《鲁迅读本》中的大部分作品。家里有了藏书,不管写哪个方面的内容,都很容易找到相关的书籍和文章作为参考。

当然,家中有了藏书时不时也会产生一些忧虑。每当我走进书房,看见书架上那一排排还没有来得及读的文化经典,就有一种生命有限而知识无涯的感慨,我想,这些书再读十年也看不完。那么,我死了以后,这些书该怎么办?一般来说,最好是传给自己的子女,就像父亲去世后,我继承了他的全部藏书一样。但是,这得有个前提,就是你的子女喜欢读书,知道书籍的价值。然而,我的儿子从小就不喜欢读书,这让我多少有些失望。于是,我想到了送人。近年来,我确实送了一些书给朋友和亲戚,一套精美的四大名著,送给了家里的一个亲戚;一套港版的《金瓶梅》,送给了一位好友;两本《中国通史》分别送给了儿子和孙子;金一南的《苦难辉煌》送给了一个兄弟伙;两本《现代汉语词典》也分别送人了。但是,我又转念一想:“都送人了,我需要的时候又到哪里去找?”现在想想,反正离人生的终点还有段距离,到时候再说吧,现在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作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