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一枝一叶总关情——读《川江博物》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3-07-26 | 编辑:唐怡 | 阅读:3363

  ◎ 罗 毅

  重庆本土作家陶灵散文集《川江博物》,让我又一次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川江。

  在我看来,因了作者对川江的虔敬书写,假以汉字和珍贵的图片,构建起书中亲切的句读和段落,那渐行渐远的水上桡胡子、江上拉纤人,那喷吐黑烟逆流而上的小火轮,那涛涛乌江水中的歪屁股船,那再也难见踪影的川江木排以及粗砺豪放的放排人,那已成遥远传说的滟滪堆、绞滩站,还有川江两岸“土得掉渣”如“佑客”“吷人”“窎远”“吃庖汤”“喂不家”“打屌胯”等方言俚语、“水打棒”“端公”“水摸”“大开门”“打冷针”等民间俗事,才不至于因为三峡成库、“高峡出平湖”而永沉江底,才没有因江水日夜东流而化作故纸堆中的传说掌故。作为重庆本土散文作家,陶灵没有玩弄风花雪月,没有故弄玄虚,更没有作无病呻吟状,而是情倾一江春水,专事川江书写,构建川江文化,实在是在老老实实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

  是在一次偶然中,“认识”这位钟情于川江田野调查与专注川江记录者的。

  2018年1月13日夜,江北观音桥北仓图书馆灯火阑珊,一场文物保护志愿者组织的文化活动告罄。组织者把一本有作者签名的文集《川江往事》作为活动奖品馈赠与我。陶灵这名字,与我不期而遇。不经意地翻阅文本,很快与作者自序中的文字产生共鸣。

  陶灵说,1985年4月14日,他坐着川江客轮第一次从三峡出川,瞿塘峡口的江面宽阔而水流平缓,轮船“呜”地一声清脆长笛后,静静驶入屹立峡口的夔门……擎天绝壁仿佛隔绝了一切嘈杂、喧嚣、烦躁,听不见风声,听不到水声,就连身边旅客对夔门发出的赞叹声,也在这宁静中被融化了,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厚重、凝练和深邃的古老与自然文化相融合的气息。从那一刻起,他的灵魂留在了三峡、留在了川江。

  对于这样的旅行体验,但凡川江乘船者,是不是都会共情?

  五年后,在陶灵新著散文集《川江博物》中,我再一次发现作家仍然在重复这段文字。说实在话,关于夔门这一段白描与情感交织的书写,正是潜藏我心中多年、欲说还休的心声。

  如同作者初进三峡时的心情,1984年10月,在湖北宜昌至重庆的“江渝号”(或者“东方红”号)客轮上,首次在长江上“乘风破浪坐大船”的我,为三峡无与伦比的雄奇、瑰丽震撼。三天两夜的逆水行船,我与战友们见识了川江的风高浪急,欣赏了峡江两岸的绝美风光……秭归、巴东、巫山、云阳、奉节、万县、忠县,南津关、西陵峡、兵书宝剑峡、瞿塘峡、神女峰、石宝寨,这些地理教科书上的城市或地名,在滚滚东去的江声中活化起来,变身为真实得可以触摸的物事。夜晚来临,江上的航标灯,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漆黑如墨的水岸,被轮船上雪亮的探照灯光照亮。逆水行船,白日里显得格外漫长,时间仿佛停滞。只有当轮船入港时码头上杂乱的喧嚣,才把人突然拉回到现实中来。那些天的江上行,除了在船舱睡觉,便是伏身船舷栏杆,看江水中的行船打鱼人、看江岸上嬉戏玩耍的孩童、看远方山坡上星星点点于草丛中出没的牛羊,当然还有水边追着客轮吆喝并朝天伸出中指的小流氓。在朝天门下船时,初入川的平原人知道了川江两岸的风土人情……后来的十几二十年,在川江上来来往往,成为那年那月部队探亲者的日常。

  川江上旅行多了,自然对江面上的风声、水声、吆喝声、汽笛声产生好感,自以为对川江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品读陶著,才猛然发现我实在是肤浅得可以。

  那夜偶然得到奖品后,我认真地拜读了作者的文集,并在扉页上留下了这样的句子:有美好回忆,也有辛酸往事记忆。谢谢陶灵,有心人!

  前些日子,与文友聊天,不知道由头地提及重庆作家陶灵。文友与陶灵是乡亲,立马把我作为“陶粉”引荐。于是,低调如闲云野鹤的陶灵兄在癸卯年的正月初一,不知从何处快递一册他的新作与我,并谦逊地发来短信说:谢谢阅读。

  虽然同处一个城市,但我至今未谋陶灵面。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其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川江博物》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如读《川江往事》一样,仍然是赏心悦目的。从作家拉家常般的叙述中,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川江悠远历史的认知,也了解到重庆云阳人陶灵情系川江,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书写者。

  (作者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黔江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终评结果公示
2024-07-16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关于评选表彰建议推荐对象公示的公告
2023-12-07
重庆市“最美法学法律工作者”人选公示
2023-11-14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终评结果公示
2024-07-16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关于评选表彰建议推荐对象公示的公告
2023-12-07
重庆市“最美法学法律工作者”人选公示
2023-11-14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法学文苑
一枝一叶总关情——读《川江博物》
2023-07-26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唐怡 阅读量: 3363

  ◎ 罗 毅

  重庆本土作家陶灵散文集《川江博物》,让我又一次走进熟悉而又陌生的川江。

  在我看来,因了作者对川江的虔敬书写,假以汉字和珍贵的图片,构建起书中亲切的句读和段落,那渐行渐远的水上桡胡子、江上拉纤人,那喷吐黑烟逆流而上的小火轮,那涛涛乌江水中的歪屁股船,那再也难见踪影的川江木排以及粗砺豪放的放排人,那已成遥远传说的滟滪堆、绞滩站,还有川江两岸“土得掉渣”如“佑客”“吷人”“窎远”“吃庖汤”“喂不家”“打屌胯”等方言俚语、“水打棒”“端公”“水摸”“大开门”“打冷针”等民间俗事,才不至于因为三峡成库、“高峡出平湖”而永沉江底,才没有因江水日夜东流而化作故纸堆中的传说掌故。作为重庆本土散文作家,陶灵没有玩弄风花雪月,没有故弄玄虚,更没有作无病呻吟状,而是情倾一江春水,专事川江书写,构建川江文化,实在是在老老实实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

  是在一次偶然中,“认识”这位钟情于川江田野调查与专注川江记录者的。

  2018年1月13日夜,江北观音桥北仓图书馆灯火阑珊,一场文物保护志愿者组织的文化活动告罄。组织者把一本有作者签名的文集《川江往事》作为活动奖品馈赠与我。陶灵这名字,与我不期而遇。不经意地翻阅文本,很快与作者自序中的文字产生共鸣。

  陶灵说,1985年4月14日,他坐着川江客轮第一次从三峡出川,瞿塘峡口的江面宽阔而水流平缓,轮船“呜”地一声清脆长笛后,静静驶入屹立峡口的夔门……擎天绝壁仿佛隔绝了一切嘈杂、喧嚣、烦躁,听不见风声,听不到水声,就连身边旅客对夔门发出的赞叹声,也在这宁静中被融化了,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厚重、凝练和深邃的古老与自然文化相融合的气息。从那一刻起,他的灵魂留在了三峡、留在了川江。

  对于这样的旅行体验,但凡川江乘船者,是不是都会共情?

  五年后,在陶灵新著散文集《川江博物》中,我再一次发现作家仍然在重复这段文字。说实在话,关于夔门这一段白描与情感交织的书写,正是潜藏我心中多年、欲说还休的心声。

  如同作者初进三峡时的心情,1984年10月,在湖北宜昌至重庆的“江渝号”(或者“东方红”号)客轮上,首次在长江上“乘风破浪坐大船”的我,为三峡无与伦比的雄奇、瑰丽震撼。三天两夜的逆水行船,我与战友们见识了川江的风高浪急,欣赏了峡江两岸的绝美风光……秭归、巴东、巫山、云阳、奉节、万县、忠县,南津关、西陵峡、兵书宝剑峡、瞿塘峡、神女峰、石宝寨,这些地理教科书上的城市或地名,在滚滚东去的江声中活化起来,变身为真实得可以触摸的物事。夜晚来临,江上的航标灯,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漆黑如墨的水岸,被轮船上雪亮的探照灯光照亮。逆水行船,白日里显得格外漫长,时间仿佛停滞。只有当轮船入港时码头上杂乱的喧嚣,才把人突然拉回到现实中来。那些天的江上行,除了在船舱睡觉,便是伏身船舷栏杆,看江水中的行船打鱼人、看江岸上嬉戏玩耍的孩童、看远方山坡上星星点点于草丛中出没的牛羊,当然还有水边追着客轮吆喝并朝天伸出中指的小流氓。在朝天门下船时,初入川的平原人知道了川江两岸的风土人情……后来的十几二十年,在川江上来来往往,成为那年那月部队探亲者的日常。

  川江上旅行多了,自然对江面上的风声、水声、吆喝声、汽笛声产生好感,自以为对川江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品读陶著,才猛然发现我实在是肤浅得可以。

  那夜偶然得到奖品后,我认真地拜读了作者的文集,并在扉页上留下了这样的句子:有美好回忆,也有辛酸往事记忆。谢谢陶灵,有心人!

  前些日子,与文友聊天,不知道由头地提及重庆作家陶灵。文友与陶灵是乡亲,立马把我作为“陶粉”引荐。于是,低调如闲云野鹤的陶灵兄在癸卯年的正月初一,不知从何处快递一册他的新作与我,并谦逊地发来短信说:谢谢阅读。

  虽然同处一个城市,但我至今未谋陶灵面。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其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川江博物》带给我的阅读体验,如读《川江往事》一样,仍然是赏心悦目的。从作家拉家常般的叙述中,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川江悠远历史的认知,也了解到重庆云阳人陶灵情系川江,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书写者。

  (作者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黔江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