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中国大法官讲坛”第十五讲在西南政法大学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永利主讲,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付子堂主持。市高法院审委会委员、研究室主任高翔,教育培训处处长李国光,西南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周尚君,民商法学院院长李雨峰和民商法学院副院长李兆玉及15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永利主讲
讲座上,李永利院长以“学深悟透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上为新重庆建设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为题,从“在常学常新中深化认识”“在常学常悟中内化提炼”“在常学常进中转化成效”三方面,结合自身多年的法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经验,分享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对司法工作、法院工作所做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的新认识、新领悟。
李永利院长还特别以宣传短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向与会人员展示了第一个设立在西部并执行案件跨域管辖机制的专业法院——“成渝金融法院”和获得首届全国法院重大科技成果唯一一个“特等奖”的“车载便民法庭”,介绍了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建立的“5个”现代化理论体系、“9个高”现代化工作体系,我市法院系统在诉讼服务机制、司法管理体制机制、司法责任制、诉讼制度和智慧法院等方面做出的一系列创新、改革与成效。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付子堂主持讲座
讲座现场掌声不断,引发热烈反响。付子堂校长对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邀请师生到“车载便民法庭”上进行参观体验。
据悉,具备AI身份识别、5G直播等功能的“车载便民法庭”,是重庆法院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转变人民法庭发展理念,通过高科技赋能让人民法庭“动”起来,打通地域梗阻,创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方式方法,用科技智慧突破传统局限的有力举措。“车载便民法庭”投入使用以来,频频驶入街镇村社、堤坝崖谷,将诉讼服务、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并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完善功能,目前已是3.0版本。它以车辆流动式服务有效弥补了人民法庭定点式服务的先天不足,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到家的法庭”。随着车载便民法庭的跨法院广泛深度运用,逐步实现了除专门法院外的基层法院全覆盖,构建起便民诉讼、传播法治、弘扬德治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流动平台矩阵,用数字正义推动着我市法治建设的“行千里、致广大”。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