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在山里放飞甜蜜梦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3-04-16 | 编辑:唐怡 | 阅读:3422

  ◎ 秦拓夫

  四月初的一个艳阳天,暖融融的阳光下,漫山遍野的山花开得正艳。身材高大的张仁华正在自家屋后树林里的蜂场巡查。一阵清凉的山风吹来,蜂箱里飘散出阵阵蜜香,温润的阳光落在他脸上,一脸灿烂。

  张仁华做梦也没想到,以前零星散养了十多年的蜜蜂,每年产出的几十斤蜂蜜,不是贱卖就是送人,一年下来赚不了钱。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规模养殖,平均年收入达二十多万元,这漫天飞舞的蜜蜂让他一家人过上甜蜜幸福的生活。

  四十多岁的张仁华,为人忠厚实诚,脸上自带三分腼腆。他家住在重庆石柱县一座高山上,每次我回老家,都要从他家门前经过,顺便到他家坐坐,拉拉家常,喝杯茶水才走。这次也不例外,我把车停在他家门前的坝子里,见房门关着,喊了两声“老张”,无人应答,猜他一定在屋后树林里侍弄那些宝贝蜂箱。于是,我沿着屋后一条硬化的村道朝那片树林走去。一阵清风吹来,道路两边的山花野草沙沙作响,一群黄雀在花草丛中跳跃。

  来到树林一块平地,一排整齐的方型蜂箱出现在我眼前,张仁华正蹲在蜂箱前观察飞进飞出的蜜蜂。我大着嗓门喊道:“老张,又在侍弄你这些宝贝呀。”他抬头见是我,憨厚地笑了笑:“你回来啦。等一下哈,我把这几箱看完了就回去喝茶。”我说:“今天就不喝茶了,就在这看你怎么侍弄这些宝贝。”

  老张这一路走来不容易。他出生在方斗山半山腰,海拔1200多米,山上除了荆棘杂木外,没有田,只有石头缝里的零星土地可耕种玉米土豆,这点粮食不够一家人吃,每年开春得下山借粮。山坡上低矮破旧的土墙房是他们一家过去的住房,父母和他们五兄妹就挤在破烂不堪的土墙房里。因为家里太穷,他们五兄妹都只读完小学。每每提及这些,张仁华就一脸苦涩和心酸。

  正是这个原因,张仁华十七岁那年跟一位亲戚到福建打工,找不到轻松活,只能到一家沙厂当搬沙工。繁重的体力活让他吃不消,坚持不到一年就回家了,到山上一家小煤窑当挖煤工。由于小煤窑的安全环境差,好几次险些出事,他不敢继续干下去。后来,经人介绍到山下当了“倒插门”女婿。在他之前,他大哥已去另一个村里做了“倒插门”女婿,他的三个姐妹都出嫁离开了山上。

  张仁华虽然到山下成了家,很快有了孩子,跟媳妇一起耕田种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他始终没忘记山上那个家,隔三差五翻山越岭看望父母,帮着种土豆玉米,砍柴挑水。山上山下都是他的家,都得照顾。有时,他独自坐在山上一块龙骨石上,痴痴地看着漫山遍野的五蓓子、老鼠刺、乌泡树、洋槐树、火棘和满山满坡的花花草草,心里渐渐有了想法:山上这么丰富的蜜源,气温和空气这么好,为啥不利用起来养蜂呢?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媳妇说了,得到了支持。于是,他和媳妇忙完山下的活就赶到山上养蜂。然而,想要把这事干好也不容易,没有养蜂经验和技术。但张仁华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没经验不等于明天没经验,不懂就找人学。”张仁华穿着一双解放鞋,走访方斗山十多家养蜂户,虚心学习人家的养蜂经验,汲取众家之长,渐渐悟出了养蜂之道。后来,张仁华除了帮着两个家种好庄稼外,其余心思全用在养蜂上。他对家里人说:“我一定要在山上把中蜂搞起来,让两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话是这么说,干起来却不是这么简单。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经过多年努力,张仁华的梦想并未实现,养殖规模始终停留在小打小闹上,每年产出的蜂蜜只有四五十斤,还不好卖。但张仁华没有泄气,更没有放弃。

  2016年4月,就在张仁华与命运抗争的时侯,一位改变他命运的人,在一个细雨蒙蒙的中午,走进他山上那间低矮潮湿的土墙屋,拉着他的手亲切地对他说:“老张,我来帮你。”

  来人中等个子,五十开外,脚上穿一双半旧的解放鞋。这人名叫罗涌,石柱县检察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也是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在得知张仁华对中蜂养殖情有独钟,又有四季管理和养殖技术,只因家里太穷拿不出本钱规模养殖的情况后,罗涌决定帮助张仁华把中蜂规模化养殖搞起来,并在全村起一个示范带头作用,再利用方斗山蜜源丰富、农户有养蜂传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全村的中蜂产业,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罗涌索性住到他家里,每天与张仁华一起研究中蜂养殖技术和发展规划。

  没过多久,在扶贫工作队和镇政府的帮助下,张仁华第一次借到了一笔扶贫贴息贷款,购进种蜂168箱和养蜂设施设备,带着一家人在山上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他渴望脱贫致富的愿望像山火一样熊熊燃烧!

  张仁华不愧是一个中蜂养殖能手,规模养蜂第一年就产蜜1200斤。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不到一个月,张仁华的蜂蜜销售一空。按当地售价100元一斤计算,张仁华当年实现收入达12万元。

  为帮助张仁华和后来发展起来的养蜂户解决蜂蜜销售问题,经县政府批准,扶贫工作队专门在张仁华蜂场外的坝子里举办了首届“石柱县方斗山采蜜节”。在持续半个月的采蜜节活动中,张仁华当年产出的3000余斤蜂蜜和全村养殖户的蜂蜜销售一空。这一年,张仁华的蜂蜜收入达30余万元,加上出售种蜂收入共计40余万元。

  连续两届“方斗山采蜜节”大型推介活动后,方斗山生态蜂蜜声名远播,每年10月采蜜时节一到,各地客户纷纷涌来,不到一个月,张仁华和村里养蜂户的蜂蜜便卖得所剩无几。方斗山蜂蜜成了康养生态品牌。

  规模养蜂,让张仁华尝到了蜂蜜的甜头,让他一家过上甜蜜幸福的生活,也成为他家可持续增收、稳定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家庭产业。自2016年以来,他家仅养蜂一项平均每年的收入在20万元左右。这让张仁华看到了未来美好的希望,他告诉我:“我想把蜂蜜做成品牌,打算向国家申请注册一个‘方斗山生态蜂蜜’商标,把全村的中蜂养殖户捆在一起,统一管理,统一在线上线下销售,保障质量,把方斗山的生态蜂蜜卖到全国各地。”

  我听了很是兴奋,握着他的手说:“老张,你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忽然,树林里传来“咩咩”的叫声,我回头看去,只见张仁华媳妇手里扬着一根树枝,赶着大群山羊从树林里走出。张仁华说:“去年开始养了一百多只黑山羊。”我问他:“一头能卖多少钱?”他说:“一千元左右,一年可增收十多万元。”末了,他又补充一句:“这黑山羊不愁销,好卖,周边几个场镇都供不应求。”

  这时,一阵清新醉人的山风吹来,山野里飘溢着沁人心脾的甘冽香甜,那香甜的味道来自我身后的蜂场。我面前的草坪里,是咩咩撒欢的羊群、嗡嗡飞舞的蜂群,头顶上是蓝天白云、百鸟飞旋。这动听的声音和迷人的场景构成了一幅高山上的幸福画卷。我想,张仁华一家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他的甜蜜梦会更甜更美好。

  (作者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在山里放飞甜蜜梦
2023-04-16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唐怡 阅读量: 3422

  ◎ 秦拓夫

  四月初的一个艳阳天,暖融融的阳光下,漫山遍野的山花开得正艳。身材高大的张仁华正在自家屋后树林里的蜂场巡查。一阵清凉的山风吹来,蜂箱里飘散出阵阵蜜香,温润的阳光落在他脸上,一脸灿烂。

  张仁华做梦也没想到,以前零星散养了十多年的蜜蜂,每年产出的几十斤蜂蜜,不是贱卖就是送人,一年下来赚不了钱。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规模养殖,平均年收入达二十多万元,这漫天飞舞的蜜蜂让他一家人过上甜蜜幸福的生活。

  四十多岁的张仁华,为人忠厚实诚,脸上自带三分腼腆。他家住在重庆石柱县一座高山上,每次我回老家,都要从他家门前经过,顺便到他家坐坐,拉拉家常,喝杯茶水才走。这次也不例外,我把车停在他家门前的坝子里,见房门关着,喊了两声“老张”,无人应答,猜他一定在屋后树林里侍弄那些宝贝蜂箱。于是,我沿着屋后一条硬化的村道朝那片树林走去。一阵清风吹来,道路两边的山花野草沙沙作响,一群黄雀在花草丛中跳跃。

  来到树林一块平地,一排整齐的方型蜂箱出现在我眼前,张仁华正蹲在蜂箱前观察飞进飞出的蜜蜂。我大着嗓门喊道:“老张,又在侍弄你这些宝贝呀。”他抬头见是我,憨厚地笑了笑:“你回来啦。等一下哈,我把这几箱看完了就回去喝茶。”我说:“今天就不喝茶了,就在这看你怎么侍弄这些宝贝。”

  老张这一路走来不容易。他出生在方斗山半山腰,海拔1200多米,山上除了荆棘杂木外,没有田,只有石头缝里的零星土地可耕种玉米土豆,这点粮食不够一家人吃,每年开春得下山借粮。山坡上低矮破旧的土墙房是他们一家过去的住房,父母和他们五兄妹就挤在破烂不堪的土墙房里。因为家里太穷,他们五兄妹都只读完小学。每每提及这些,张仁华就一脸苦涩和心酸。

  正是这个原因,张仁华十七岁那年跟一位亲戚到福建打工,找不到轻松活,只能到一家沙厂当搬沙工。繁重的体力活让他吃不消,坚持不到一年就回家了,到山上一家小煤窑当挖煤工。由于小煤窑的安全环境差,好几次险些出事,他不敢继续干下去。后来,经人介绍到山下当了“倒插门”女婿。在他之前,他大哥已去另一个村里做了“倒插门”女婿,他的三个姐妹都出嫁离开了山上。

  张仁华虽然到山下成了家,很快有了孩子,跟媳妇一起耕田种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他始终没忘记山上那个家,隔三差五翻山越岭看望父母,帮着种土豆玉米,砍柴挑水。山上山下都是他的家,都得照顾。有时,他独自坐在山上一块龙骨石上,痴痴地看着漫山遍野的五蓓子、老鼠刺、乌泡树、洋槐树、火棘和满山满坡的花花草草,心里渐渐有了想法:山上这么丰富的蜜源,气温和空气这么好,为啥不利用起来养蜂呢?他把自己的想法跟媳妇说了,得到了支持。于是,他和媳妇忙完山下的活就赶到山上养蜂。然而,想要把这事干好也不容易,没有养蜂经验和技术。但张仁华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没经验不等于明天没经验,不懂就找人学。”张仁华穿着一双解放鞋,走访方斗山十多家养蜂户,虚心学习人家的养蜂经验,汲取众家之长,渐渐悟出了养蜂之道。后来,张仁华除了帮着两个家种好庄稼外,其余心思全用在养蜂上。他对家里人说:“我一定要在山上把中蜂搞起来,让两家人都过上好日子。”

  话是这么说,干起来却不是这么简单。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经过多年努力,张仁华的梦想并未实现,养殖规模始终停留在小打小闹上,每年产出的蜂蜜只有四五十斤,还不好卖。但张仁华没有泄气,更没有放弃。

  2016年4月,就在张仁华与命运抗争的时侯,一位改变他命运的人,在一个细雨蒙蒙的中午,走进他山上那间低矮潮湿的土墙屋,拉着他的手亲切地对他说:“老张,我来帮你。”

  来人中等个子,五十开外,脚上穿一双半旧的解放鞋。这人名叫罗涌,石柱县检察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也是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在得知张仁华对中蜂养殖情有独钟,又有四季管理和养殖技术,只因家里太穷拿不出本钱规模养殖的情况后,罗涌决定帮助张仁华把中蜂规模化养殖搞起来,并在全村起一个示范带头作用,再利用方斗山蜜源丰富、农户有养蜂传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全村的中蜂产业,助推群众脱贫致富。罗涌索性住到他家里,每天与张仁华一起研究中蜂养殖技术和发展规划。

  没过多久,在扶贫工作队和镇政府的帮助下,张仁华第一次借到了一笔扶贫贴息贷款,购进种蜂168箱和养蜂设施设备,带着一家人在山上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他渴望脱贫致富的愿望像山火一样熊熊燃烧!

  张仁华不愧是一个中蜂养殖能手,规模养蜂第一年就产蜜1200斤。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不到一个月,张仁华的蜂蜜销售一空。按当地售价100元一斤计算,张仁华当年实现收入达12万元。

  为帮助张仁华和后来发展起来的养蜂户解决蜂蜜销售问题,经县政府批准,扶贫工作队专门在张仁华蜂场外的坝子里举办了首届“石柱县方斗山采蜜节”。在持续半个月的采蜜节活动中,张仁华当年产出的3000余斤蜂蜜和全村养殖户的蜂蜜销售一空。这一年,张仁华的蜂蜜收入达30余万元,加上出售种蜂收入共计40余万元。

  连续两届“方斗山采蜜节”大型推介活动后,方斗山生态蜂蜜声名远播,每年10月采蜜时节一到,各地客户纷纷涌来,不到一个月,张仁华和村里养蜂户的蜂蜜便卖得所剩无几。方斗山蜂蜜成了康养生态品牌。

  规模养蜂,让张仁华尝到了蜂蜜的甜头,让他一家过上甜蜜幸福的生活,也成为他家可持续增收、稳定和巩固脱贫成果的家庭产业。自2016年以来,他家仅养蜂一项平均每年的收入在20万元左右。这让张仁华看到了未来美好的希望,他告诉我:“我想把蜂蜜做成品牌,打算向国家申请注册一个‘方斗山生态蜂蜜’商标,把全村的中蜂养殖户捆在一起,统一管理,统一在线上线下销售,保障质量,把方斗山的生态蜂蜜卖到全国各地。”

  我听了很是兴奋,握着他的手说:“老张,你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忽然,树林里传来“咩咩”的叫声,我回头看去,只见张仁华媳妇手里扬着一根树枝,赶着大群山羊从树林里走出。张仁华说:“去年开始养了一百多只黑山羊。”我问他:“一头能卖多少钱?”他说:“一千元左右,一年可增收十多万元。”末了,他又补充一句:“这黑山羊不愁销,好卖,周边几个场镇都供不应求。”

  这时,一阵清新醉人的山风吹来,山野里飘溢着沁人心脾的甘冽香甜,那香甜的味道来自我身后的蜂场。我面前的草坪里,是咩咩撒欢的羊群、嗡嗡飞舞的蜂群,头顶上是蓝天白云、百鸟飞旋。这动听的声音和迷人的场景构成了一幅高山上的幸福画卷。我想,张仁华一家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他的甜蜜梦会更甜更美好。

  (作者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