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理想
“伍婆婆,我考上大学了,我考上重庆医科大学了!”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退休干部第四党支部书记伍良的电话里传来男孩急切而兴奋的声音。伍良很高兴,忍不住连说了三个“好”,笑着笑着湿了眼眶,过往情景如同电影一样在她脑海里浮现。
男孩名叫张灼堂,曾是丰都县太平坝乡一名农村留守儿童,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不幸离世,母亲为了生计长期在外地打工,年幼的他只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年事已高,腿脚不利索,干活十分吃力,从小乖巧懂事的张灼堂,学着用稚嫩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担。每天清晨,他都会先割一筐猪草再去上学;放学后,把书包一放,就赶紧到地里去帮着干农活;天黑归家,吃过晚饭后写作业。尽管田里的劳作占用了他较大的时间精力,但他深知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对学习不敢有丝毫松懈。多年来,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这样的张灼堂,只是当地许多乡村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而他与伍婆婆的相识,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2015年,市检察院机关退休四支部党员刘作明在太平坝乡休闲旅游时,发现该地贫困留守儿童较多,由于长时间父母陪伴缺位、家庭教育缺失、情感交流缺乏,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显得冷漠、孤僻、自卑,随即将这一情况向其所在党支部进行了汇报。支部书记伍良得知后,十分重视,几天后便带着支部党员彭德林一起到当地了解情况,发现太平坝乡距离丰都县城较远,处在群山环绕之中,且道路崎岖、路面狭窄,平均海拔1500多米,仅太平坝乡中心学校就有180余名留守儿童,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抚慰。
从太平坝乡回到重庆主城后,伍良召开了支部党员大会,向大家介绍了太平坝乡贫困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号召支部全体党员奉献爱心,以实际行动为下一代健康成长贡献力量。一呼百应,大家非常支持,纷纷捐款捐物,为这些留守儿童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该支部又从学校提供的名单中挑选出孤儿、单亲家庭、重病和特别困难的25名留守儿童作为结对帮扶对象,而张灼堂就是其中之一。相较其他留守儿童,性格更加积极乐观、学习更加努力刻苦的张灼堂,很快就引起了伍良的注意。沟通交流之后,伍良发现张灼堂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身上带着满满的正能量,心里就更加喜欢他了。经过几次接触,他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之后,张灼堂无论遇到什么困惑,都要打电话咨询一下伍良的意见。伍良知道张灼堂所面临的实际困难,总是尽力从物质和精神上帮助他。渐渐地,他们之间从友情转变为亲情。在张灼堂的心中,伍良像自己的奶奶一样慈爱温暖。而在伍良的心里,早已将张灼堂当成了亲孙子。每次伍良到太平坝,张灼堂都要拉着她聊天,二人说说笑笑,仿佛有聊不完的话。而张灼堂每次到主城,也要上门拜访一下伍婆婆,这段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亲情愈发浓厚。
一转眼,八年过去了。得知张灼堂考上大学的好消息,伍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欣慰,为张灼堂感到高兴。激动过后,她又习惯性思考,还能为他做些什么呢?除了给他一些生活费,是不是还可以送给他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深思熟虑后,伍良积极发动所在退休支部党员,短短几天,为张灼堂精心制作了《市检察院退休干部第四党支部赠张灼堂毕业留念册》,其中记录着老党员们送给张灼堂的温馨寄语,鼓励他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也希望他带着这些爷爷奶奶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继续乐观向上,奔赴美好未来。
今年受疫情影响,伍良没能像往年那样前往太平坝乡,只能委托正在当地避暑的支部党员代表支部前去看望慰问留守儿童。当他们将慰问金与毕业留念册交到张灼堂手中时,张灼堂的眼眶红了,他说:“我知道很多人一直在默默地帮助我,我只有更加努力地学习,掌握更多本领,才能更好地回报他们,回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作者单位:重庆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