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将生活的苦与痛酿成蜜 ——读庞余亮《小虫子》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3-11-19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64

 ◎ 吴  静

小蚂蚁当上搬运工,蛐蛐儿弄碎了砖头,孙大圣天牛能“抓一斤”,蚂蚱一口黄牙……这是一个神奇热闹的昆虫大家族,“从三味书屋 ”到“百草园”,《小虫子》是新晋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庞余亮继《小先生》之后的又一部长篇散文,作家以第三人称视角,用轻松活泼的童言稚语,娓娓讲述了近四十种小虫子伴随小主人公“老害”成长的故事。

苏北农村的一个四面环水的小村庄里,这一天,一个苦孩子诞生了,他是父母的第十个孩子,被一字不识的爹娘唤名“老害”(意为家庭的累赘和负担),“他”是谁?他是童年时期的庞余亮,他是父母眼中的鼻涕虎、尿床宝、打碗精、小癞子、跟屁虫、好吃佬、讨债鬼、糊涂虫,是被父母装在老竹篮里送人却没有送出去的多余孩子,他也是自己心里的怪孩子、笨孩子、傻孩子。

老害孝顺又懂事,他活得小心翼翼,活得卑微而敏感。因为食物匮乏,他寻找一切可以填充肚子的东西:他吃烤知了,吃“蚂蚱虾”,吃咸蚂蝗,吃烤屎壳郎,他吃蜜蜂肚子里的“甜”,从芦苇管里酸甜酸甜的蜜蜂屎到蜜蜂蛋,尽管每一次探究,都付出了被蜜蜂蛰得满嘴肿胀的代价,那疼中的甜,却成为记忆里最芬芳的甜。

庞余亮说:“穷日子给予我两个潮湿的翅膀——饥饿和孤独。”幸好,无处不在的小虫子来到他的生命里,于苦涩的日常中,穿插布局,他与它们惺惺相惜。那些小虫子虽然渺小、卑微,和它们做朋友,却十分快乐满足。春夏秋冬,小虫子们是他的“玩伴、敌人、玩具、食物和零花钱”,从小虫子那里,他认识了世界,也治愈了心灵。小虫子似乎是命运派遣来慰藉他这个苦孩子的糖果,似一种“爱和恩情”,带领他探索生命的真谛,引导他成长,让他学会爱与被爱,如一束束光,照亮了他晦暗的童年。

细读庞余亮的散文《小虫子》,你会发现,这不是单纯的童年回忆,而是哲学与美学糅合的独特讲述。那些充满童趣的文字中,带着一种淡淡的清苦和忧伤,如一棵苦楝树,静静散发着幽香。

苦难中成长的童年,亦是昏暗忧愁和明亮温柔相互交织的童年,诗人与生俱来的细腻与敏锐,让字里行间流淌着清新的诗意。在他的笔下,萤火虫好像一盏盏小灯笼,蛐蛐儿是夜游神,螳螂、知了和蜻蜓都穿上了乔其纱……轻轻拂去命运的沉重与恶意,一切如落花般悠然轻盈。

“小虫子,就是曾经在这个星球上出现过又消失了的爱和恩情。”如《小王子》的语言之美,《小虫子》笔触深沉温润,洋溢着浓郁的亲情和自然生长的爱心。老害心里装着父母,他心疼父母,盼着自己能够快快长大,升级为“半劳力”。他提着老竹篮帮母亲去河边洗衣服;他豢养螳螂,只为给父亲治瘊子。母亲在棉田里弯腰捉棉铃虫,疼成了驼背老人样,老害看见母亲皱着眉头,便要求母亲打他一下“解疼”。

“我没有宏大叙事,但做出了最丰富的触角和探究;没有苦痛的停留,写下了世间万物相互照应的幽默……”庞余亮说。在这本书里,庞余亮毫无保留地敞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任何的虚设,没有伪装的情感。欢乐与痛苦,如同两股奔涌的溪流,时而交缠、时而平行。

每一个关于虫子的故事,都充满了温暖,都可以温习。庞余亮用“微笑的叙述,偿还了童年的所有神奇”,他愿做一只蜜蜂,将所有的苦和痛酿成蜜。

  (作者系安徽省散文作家协会会员)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将生活的苦与痛酿成蜜 ——读庞余亮《小虫子》
2023-11-19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64

 ◎ 吴  静

小蚂蚁当上搬运工,蛐蛐儿弄碎了砖头,孙大圣天牛能“抓一斤”,蚂蚱一口黄牙……这是一个神奇热闹的昆虫大家族,“从三味书屋 ”到“百草园”,《小虫子》是新晋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庞余亮继《小先生》之后的又一部长篇散文,作家以第三人称视角,用轻松活泼的童言稚语,娓娓讲述了近四十种小虫子伴随小主人公“老害”成长的故事。

苏北农村的一个四面环水的小村庄里,这一天,一个苦孩子诞生了,他是父母的第十个孩子,被一字不识的爹娘唤名“老害”(意为家庭的累赘和负担),“他”是谁?他是童年时期的庞余亮,他是父母眼中的鼻涕虎、尿床宝、打碗精、小癞子、跟屁虫、好吃佬、讨债鬼、糊涂虫,是被父母装在老竹篮里送人却没有送出去的多余孩子,他也是自己心里的怪孩子、笨孩子、傻孩子。

老害孝顺又懂事,他活得小心翼翼,活得卑微而敏感。因为食物匮乏,他寻找一切可以填充肚子的东西:他吃烤知了,吃“蚂蚱虾”,吃咸蚂蝗,吃烤屎壳郎,他吃蜜蜂肚子里的“甜”,从芦苇管里酸甜酸甜的蜜蜂屎到蜜蜂蛋,尽管每一次探究,都付出了被蜜蜂蛰得满嘴肿胀的代价,那疼中的甜,却成为记忆里最芬芳的甜。

庞余亮说:“穷日子给予我两个潮湿的翅膀——饥饿和孤独。”幸好,无处不在的小虫子来到他的生命里,于苦涩的日常中,穿插布局,他与它们惺惺相惜。那些小虫子虽然渺小、卑微,和它们做朋友,却十分快乐满足。春夏秋冬,小虫子们是他的“玩伴、敌人、玩具、食物和零花钱”,从小虫子那里,他认识了世界,也治愈了心灵。小虫子似乎是命运派遣来慰藉他这个苦孩子的糖果,似一种“爱和恩情”,带领他探索生命的真谛,引导他成长,让他学会爱与被爱,如一束束光,照亮了他晦暗的童年。

细读庞余亮的散文《小虫子》,你会发现,这不是单纯的童年回忆,而是哲学与美学糅合的独特讲述。那些充满童趣的文字中,带着一种淡淡的清苦和忧伤,如一棵苦楝树,静静散发着幽香。

苦难中成长的童年,亦是昏暗忧愁和明亮温柔相互交织的童年,诗人与生俱来的细腻与敏锐,让字里行间流淌着清新的诗意。在他的笔下,萤火虫好像一盏盏小灯笼,蛐蛐儿是夜游神,螳螂、知了和蜻蜓都穿上了乔其纱……轻轻拂去命运的沉重与恶意,一切如落花般悠然轻盈。

“小虫子,就是曾经在这个星球上出现过又消失了的爱和恩情。”如《小王子》的语言之美,《小虫子》笔触深沉温润,洋溢着浓郁的亲情和自然生长的爱心。老害心里装着父母,他心疼父母,盼着自己能够快快长大,升级为“半劳力”。他提着老竹篮帮母亲去河边洗衣服;他豢养螳螂,只为给父亲治瘊子。母亲在棉田里弯腰捉棉铃虫,疼成了驼背老人样,老害看见母亲皱着眉头,便要求母亲打他一下“解疼”。

“我没有宏大叙事,但做出了最丰富的触角和探究;没有苦痛的停留,写下了世间万物相互照应的幽默……”庞余亮说。在这本书里,庞余亮毫无保留地敞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没有任何的虚设,没有伪装的情感。欢乐与痛苦,如同两股奔涌的溪流,时而交缠、时而平行。

每一个关于虫子的故事,都充满了温暖,都可以温习。庞余亮用“微笑的叙述,偿还了童年的所有神奇”,他愿做一只蜜蜂,将所有的苦和痛酿成蜜。

  (作者系安徽省散文作家协会会员)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