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席上有“礼”味才香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3-11-19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72

 ◎ 吴洛加

上周在酒店参加朋友女儿的婚宴,所闻所见所思,竟让我生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

同桌人彼此非常熟识,老张带来了在托儿所读中班的孙子。大家欢聚一席,场面甚是热闹。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会发生不愉快,引发者竟然是老张的宝贝孙子。台上婚礼刚过半,小家伙旁若无人站在座椅上,从冷盘抓了一只鸭腿津津有味啃起来,吮吮手指抠抠牙缝,口水滴答的小手又伸向了五香牛肉,宴席未开,两盘凉菜就被他弄得残缺不全。邻座王爷爷皱了皱眉头,想说什么又把话咽了回去。殊料事情并没完,开席后大虾上桌,估计是小家伙的最爱,他兴奋得大声嚷嚷,要爷爷为他多拈几个大的。老张满脸慈爱,连声允诺,端过虾盘作势挑选:“好吃嗦?那就多吃点嘛。”此举引得满桌侧目,王爷爷实在看不下去,嚯地起身说:“恐怕要讲点规矩才对哟!”从老张手上夺过虾盘,重重放回了原处。小家伙愣了,似觉委屈咧嘴大哭,引得全场宾客投来诧异的目光,场面有些尴尬。目睹此景,我心情一下子变得糟糕,佳肴美馔吃起来味同嚼蜡。

后来回想此事,觉得黄口小儿在席上的为所欲为,十有八九是他爷爷长期宠溺的结果。再往深处想,问题似乎并不简单。娃儿少不更事倒也情有可原,但长辈的熟视无睹甚至包庇纵容,折射出的难道不是社会公德的沦落和教育责任的失位吗?

中式餐桌或方或圆,围桌而坐,除了品尝饭菜,体验的还有诸多成文或不成文的礼仪,它们彰显的是历朝历代都被推崇和遵循的中华优秀文明。记得我儿时随父母“吃席”之前,他们总会严词叮嘱:席上不要大声说话,不要敲打碗碟,不要以筷剔牙,不要越界拈菜……有一回,我实在馋那盘油汪汪闪悠悠的咸菜烧白,吃了一块又去拈第二块,母亲在桌下使劲掐了我一下,看着我眼睛摇头以示制止,我心有不甘,但慑于长辈威严收回了筷子。长大后才知晓了席上礼仪的合理性:大声说话容易被食物噎着,或者喷溅残渣污染桌面;敲打碗碟制造噪音破坏就餐氛围,还与旧时乞丐讨饭的行为无异,不雅;以筷剔牙举止龌龊,且有传播疾病之嫌;越界(餐桌中线)拈菜行为粗鄙,缺乏对其他客人的尊重。至于母亲暗地掐我,其实是在提醒我,那年月桌上肉荤按人头计数后装盘,你多吃哪怕一片就会有人吃不着。

环视当下,漠视礼仪不讲规矩的情形随处可见:抢坐主人和尊者座位、在盘中挖地三尺挑选食物、旁若无人擤鼻涕剔牙齿、骨渣不入盘碟乱吐乱扔……积弊成恶习。殊为可悲的是,很多人不以为耻,认为乃生活的琐屑小节,不值得大惊小怪拿来说事。

泱泱中华乃礼仪之邦。所谓礼,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由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仪节。人无礼,无以立。餐桌文明礼为先,彬彬有礼之下,把酒投箸才心情舒畅,品菜吃饭才舌尖愉悦。作为华夏道德规范核心的礼,深刻影响并规范着我们的行事和做人。所谓“民以食为天”,我以为这“食”不单是指稻粱菽麦蔬果浆水,还涵盖了与饮食有紧密关系的规矩和礼仪,被实践证明符合国情的礼仪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

坊间谚云“三岁看老”,说明优秀的道德品质应该从小培养,同理,餐桌礼仪的教育也有必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上桌后如何做才算正确。礼仪的遵循和传承不仅需要教育引导,还需要强大的舆情和制度约束,形成讲“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的社会环境。此外,我对王爷爷那天“怒夺虾盘”的举动由衷敬佩,因为他敢于打破情面,对藐视礼仪不讲规矩的行为坚决说“不”,维护了公共礼仪的尊严。

  (作者系重庆杂文学会理事)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席上有“礼”味才香
2023-11-19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72

 ◎ 吴洛加

上周在酒店参加朋友女儿的婚宴,所闻所见所思,竟让我生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感觉。

同桌人彼此非常熟识,老张带来了在托儿所读中班的孙子。大家欢聚一席,场面甚是热闹。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会发生不愉快,引发者竟然是老张的宝贝孙子。台上婚礼刚过半,小家伙旁若无人站在座椅上,从冷盘抓了一只鸭腿津津有味啃起来,吮吮手指抠抠牙缝,口水滴答的小手又伸向了五香牛肉,宴席未开,两盘凉菜就被他弄得残缺不全。邻座王爷爷皱了皱眉头,想说什么又把话咽了回去。殊料事情并没完,开席后大虾上桌,估计是小家伙的最爱,他兴奋得大声嚷嚷,要爷爷为他多拈几个大的。老张满脸慈爱,连声允诺,端过虾盘作势挑选:“好吃嗦?那就多吃点嘛。”此举引得满桌侧目,王爷爷实在看不下去,嚯地起身说:“恐怕要讲点规矩才对哟!”从老张手上夺过虾盘,重重放回了原处。小家伙愣了,似觉委屈咧嘴大哭,引得全场宾客投来诧异的目光,场面有些尴尬。目睹此景,我心情一下子变得糟糕,佳肴美馔吃起来味同嚼蜡。

后来回想此事,觉得黄口小儿在席上的为所欲为,十有八九是他爷爷长期宠溺的结果。再往深处想,问题似乎并不简单。娃儿少不更事倒也情有可原,但长辈的熟视无睹甚至包庇纵容,折射出的难道不是社会公德的沦落和教育责任的失位吗?

中式餐桌或方或圆,围桌而坐,除了品尝饭菜,体验的还有诸多成文或不成文的礼仪,它们彰显的是历朝历代都被推崇和遵循的中华优秀文明。记得我儿时随父母“吃席”之前,他们总会严词叮嘱:席上不要大声说话,不要敲打碗碟,不要以筷剔牙,不要越界拈菜……有一回,我实在馋那盘油汪汪闪悠悠的咸菜烧白,吃了一块又去拈第二块,母亲在桌下使劲掐了我一下,看着我眼睛摇头以示制止,我心有不甘,但慑于长辈威严收回了筷子。长大后才知晓了席上礼仪的合理性:大声说话容易被食物噎着,或者喷溅残渣污染桌面;敲打碗碟制造噪音破坏就餐氛围,还与旧时乞丐讨饭的行为无异,不雅;以筷剔牙举止龌龊,且有传播疾病之嫌;越界(餐桌中线)拈菜行为粗鄙,缺乏对其他客人的尊重。至于母亲暗地掐我,其实是在提醒我,那年月桌上肉荤按人头计数后装盘,你多吃哪怕一片就会有人吃不着。

环视当下,漠视礼仪不讲规矩的情形随处可见:抢坐主人和尊者座位、在盘中挖地三尺挑选食物、旁若无人擤鼻涕剔牙齿、骨渣不入盘碟乱吐乱扔……积弊成恶习。殊为可悲的是,很多人不以为耻,认为乃生活的琐屑小节,不值得大惊小怪拿来说事。

泱泱中华乃礼仪之邦。所谓礼,指的是社会生活中由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仪节。人无礼,无以立。餐桌文明礼为先,彬彬有礼之下,把酒投箸才心情舒畅,品菜吃饭才舌尖愉悦。作为华夏道德规范核心的礼,深刻影响并规范着我们的行事和做人。所谓“民以食为天”,我以为这“食”不单是指稻粱菽麦蔬果浆水,还涵盖了与饮食有紧密关系的规矩和礼仪,被实践证明符合国情的礼仪应该进一步发扬光大。

坊间谚云“三岁看老”,说明优秀的道德品质应该从小培养,同理,餐桌礼仪的教育也有必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上桌后如何做才算正确。礼仪的遵循和传承不仅需要教育引导,还需要强大的舆情和制度约束,形成讲“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的社会环境。此外,我对王爷爷那天“怒夺虾盘”的举动由衷敬佩,因为他敢于打破情面,对藐视礼仪不讲规矩的行为坚决说“不”,维护了公共礼仪的尊严。

  (作者系重庆杂文学会理事)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