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读书的时机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3-11-12 | 编辑:陈生容 | 阅读:161

  ◎ 谢子清

“我很想读书,可惜没有时间!”这或许是那些平日里不读书、少读书之人聊以自慰常说的话,也通常会成为他们自我解嘲的理由。“想读书”说明有意愿、有态度,主观上是积极的,“没时间”则意味着客观上机缘不凑巧、不允许。

在快节奏的当下,轻阅读、浅阅读似乎已成常态。据调查统计,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虽然纵向比逐年提升,但相较读书风气浓郁的国家,差距悬殊仍然十分明显。

想读书真的有那么难吗?

多年以前,我借调去某市级部门学习锻炼,单位统一安排的集体宿舍里,住着七八位其他区县来的同志。其中一位身材敦实、面相憨厚,秋冬季节里,他有着日日不断的泡脚习惯。每天下班回到寝室,他就会烧开热水倒进盆中,畅快享受着足底传来的阵阵暖流,脸上随即浮起浅浅的笑意。此时,他手中必然拿着一本书,虔诚翻阅,悠然品读,迅速沉到文字的世界中去。他用水壶蓄着满满的热水,以备不时添水升温,这样既保证了泡脚的舒适,又延长了阅读的时间,仿佛把一分一秒的光阴都拾起来了。他品阅的读本,大多数是与工作紧密相关的业务书籍,偶尔会有小说、散文集,尽管有的读起来坚硬生涩,但他热情不减、甘之如饴。

转眼到了春夏时节,泡脚没机会了,他又每日早早起床,在房间里轻轻挪步,先是无声默读,待我们陆陆续续醒来后,就会抖擞精神,抬升分贝大声诵读,将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文字读得抑扬顿挫,即便是那些索然无味的专业字句,也照样读得热情洋溢。他曾饶有兴致地向我们推荐“晨读大法”,不仅可以快速熟悉业务、帮助工作,而且能够很好地纠正他蹩脚的普通话,锻炼演讲口才,真是一举多得。

人们常说,读书改变命运,我这位朋友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出生于一个贫寒农家,受跳出农门的信念驱使发奋读书,大学毕业后通过激烈竞争成为一名村官。乡村的工作虽然繁杂,但入夜后拥有大把大把奢侈的空闲时光,他不忍白耗虚度,于是“囊萤夜读”,继而拾笔书写,把工作上的思考、困惑、探索、体悟统统倾注笔端。有心之人天不负,那些饱蘸夜色、唤醒黎明的文字相继登上各大报刊。突然有一天,他就接到组织部门的调令,让他去一家县级部门研究室工作,短暂诧异后方才明白,原来读书写作已成为他最好的“名片”,在小城里迅速传扬开去。

其实,读书的时间大多是靠挤出来的。

我有一位同事,每次出差前,都会习惯性地往行李箱中塞进一两本书。旅途中,特别是乘坐飞机时,当其他人优哉游哉地看风景、玩手游、打瞌睡,他则兴致勃勃地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书本,轻快摁亮头顶的阅读灯,充分利用这难得的空档时间,如饥似渴地研读起来。此时,他全然忘记了工作的繁琐、生活的细碎,抛开了人际的复杂、日子的疲累,忘我地吮吸着文字的阳光雨露,恬静地享受着阅读的酸甜苦辣。这位同事原本是学文科的,对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可以算标准的门外汉。正是靠着在火车上、飞机上把时间拼凑利用起来,啃掉一本又一本专业书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他成了单位上最懂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精深的认知、精到的见解、精准的结合,常常令人刮目相看。

中国人历来勤劳且智慧,关于读书,既有“三上”之功,也有“三余”之法,“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这些都是教人惜时读书的良方,指引我们如何把闲散的日子聚起来,抓住一切时机学习充电、进步成长。

时间犹如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读书,真的不需要酝酿情绪、摆开架势,真的不需要预定计划、腾挪时光,真的不需要表面包装、煞有介事。如果真想读书,时时处处都藏着机会。

  (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区政府办公室)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读书的时机
2023-11-12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陈生容 阅读量: 161

  ◎ 谢子清

“我很想读书,可惜没有时间!”这或许是那些平日里不读书、少读书之人聊以自慰常说的话,也通常会成为他们自我解嘲的理由。“想读书”说明有意愿、有态度,主观上是积极的,“没时间”则意味着客观上机缘不凑巧、不允许。

在快节奏的当下,轻阅读、浅阅读似乎已成常态。据调查统计,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虽然纵向比逐年提升,但相较读书风气浓郁的国家,差距悬殊仍然十分明显。

想读书真的有那么难吗?

多年以前,我借调去某市级部门学习锻炼,单位统一安排的集体宿舍里,住着七八位其他区县来的同志。其中一位身材敦实、面相憨厚,秋冬季节里,他有着日日不断的泡脚习惯。每天下班回到寝室,他就会烧开热水倒进盆中,畅快享受着足底传来的阵阵暖流,脸上随即浮起浅浅的笑意。此时,他手中必然拿着一本书,虔诚翻阅,悠然品读,迅速沉到文字的世界中去。他用水壶蓄着满满的热水,以备不时添水升温,这样既保证了泡脚的舒适,又延长了阅读的时间,仿佛把一分一秒的光阴都拾起来了。他品阅的读本,大多数是与工作紧密相关的业务书籍,偶尔会有小说、散文集,尽管有的读起来坚硬生涩,但他热情不减、甘之如饴。

转眼到了春夏时节,泡脚没机会了,他又每日早早起床,在房间里轻轻挪步,先是无声默读,待我们陆陆续续醒来后,就会抖擞精神,抬升分贝大声诵读,将一篇篇文章、一段段文字读得抑扬顿挫,即便是那些索然无味的专业字句,也照样读得热情洋溢。他曾饶有兴致地向我们推荐“晨读大法”,不仅可以快速熟悉业务、帮助工作,而且能够很好地纠正他蹩脚的普通话,锻炼演讲口才,真是一举多得。

人们常说,读书改变命运,我这位朋友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出生于一个贫寒农家,受跳出农门的信念驱使发奋读书,大学毕业后通过激烈竞争成为一名村官。乡村的工作虽然繁杂,但入夜后拥有大把大把奢侈的空闲时光,他不忍白耗虚度,于是“囊萤夜读”,继而拾笔书写,把工作上的思考、困惑、探索、体悟统统倾注笔端。有心之人天不负,那些饱蘸夜色、唤醒黎明的文字相继登上各大报刊。突然有一天,他就接到组织部门的调令,让他去一家县级部门研究室工作,短暂诧异后方才明白,原来读书写作已成为他最好的“名片”,在小城里迅速传扬开去。

其实,读书的时间大多是靠挤出来的。

我有一位同事,每次出差前,都会习惯性地往行李箱中塞进一两本书。旅途中,特别是乘坐飞机时,当其他人优哉游哉地看风景、玩手游、打瞌睡,他则兴致勃勃地拿出预先准备好的书本,轻快摁亮头顶的阅读灯,充分利用这难得的空档时间,如饥似渴地研读起来。此时,他全然忘记了工作的繁琐、生活的细碎,抛开了人际的复杂、日子的疲累,忘我地吮吸着文字的阳光雨露,恬静地享受着阅读的酸甜苦辣。这位同事原本是学文科的,对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可以算标准的门外汉。正是靠着在火车上、飞机上把时间拼凑利用起来,啃掉一本又一本专业书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他成了单位上最懂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精深的认知、精到的见解、精准的结合,常常令人刮目相看。

中国人历来勤劳且智慧,关于读书,既有“三上”之功,也有“三余”之法,“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这些都是教人惜时读书的良方,指引我们如何把闲散的日子聚起来,抓住一切时机学习充电、进步成长。

时间犹如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有的。读书,真的不需要酝酿情绪、摆开架势,真的不需要预定计划、腾挪时光,真的不需要表面包装、煞有介事。如果真想读书,时时处处都藏着机会。

  (作者单位:重庆市潼南区政府办公室)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