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文苑
乡间礼品
来源:重庆法治报 | 时间:2022-12-18 | 编辑:唐怡 | 阅读:3382

  ◎ 牟伦祥

  表哥住乡下,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一再邀请我去做客,细细算来,我们已有五年未见面了,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于是我满口答应。末了,表哥在电话里反复叮嘱,千万别拿礼,家里什么都有。

  难道两手空空进门?送礼又送什么呢?一时难住了我。

  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注重礼尚往来。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物质匮乏,每年春节走亲戚成了父母焦心的问题。时间刚跨入腊月的门槛,父母便着手准备礼品。那时生产队栽种甘蔗,到了年底,社员砍伐后送到糖厂熬糖,熬出的精华部分挑到市场变卖,余下的边角糖、碎碎糖分到每家每户,我家能分10多斤。父母把糖拿回家再熬制,使之溶化凝结,再分成两斤重一块,草纸包好,以便送人。

  我家亲戚多,准备的红糖远不够,面条是那时农村最为普遍的礼品。每年麦收后,家里的麦子存放柜底极少动用,平常我们很难吃到面条。临近年关,父亲将麦子挑到面坊交换,一斤麦子换八两,换回三四十斤面条就可以了,因为一次只送四斤。

  记得有一年春节去舅舅家,我们送了四斤面条、两斤红糖和一小块猪肉,受到热情款待。表哥、表姐把我当王子一样宠着,玩耍间隙,表哥把我叫到旁边,低声问:“那草纸里包的是什么?”我回答是红糖。一会儿,表哥借口上厕所悄悄溜进房间,打开包裹,迅速啃咬一口后又潜回玩耍。或许是红糖的甜味实在太诱人了,没过多久,表哥故技重施,结果被表姐盯了梢,表姐也尝到了甜蜜的滋味。后来,表弟从哥姐鬼鬼祟祟的举动中看出端倪,他以告诉大人相要挟最终得到好处。就这样,你来我往,红糖体积慢慢缩小,舅舅舅妈却蒙在鼓里。

  不几天,舅妈把这包糖送到大姨家。大姨两个儿子同样鬼机灵,悄无声息尝到了甜头。元宵节大姨到我家做客,父母从所送礼物中发现那包糖旅游一圈后又回到了原主人家中,忍不住相视一笑,只不过重量减轻了许多,其中奥秘看破不说破。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生活逐步向好,送礼越来越厚重,村民以出手大方为殷实富有的标志,攀比风开始盛行。之前送礼主要是食品类,这个时期礼物涉及穿的用的玩的,如有的送衣服、毛毯、被面,叫乐队、放电影,林林总总,讲究面子和排场。

  表哥在邻村找了个对象,两人情投意合到谈婚论嫁了。那年正月初九,他未来岳父做六十大寿,表哥送上厚礼,只因没请乐队,女方父母认为在乡邻中扫了面子,宣布解除恋爱关系,一对鸳鸯被硬生生拆散。多年后,两人再次碰面,异口同声咒骂那时相互攀比的送礼风。

  时光像一叶轻舟,不知不觉划进21世纪,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时代巨变充斥着生活各个领域。人际交往继续,送礼的形式却发生了改变。此时人们意识到,用实物做礼品送去送来,既笨重费力,多了又难以保管,造成很大浪费,于是送礼改用现金。走亲串戚,来来去去,轻轻松松。吃饭完毕,奉上壹佰贰佰礼金略表心意,倒也惬意心安。

  世事沉浮,观念在变。前几年,父亲八十岁生日,来了不少亲戚朋友庆贺,我当众宣布:做客欢迎,决不收礼。从此,亲戚间达成默契,不论谁家迎娶嫁出、生辰满日、升学贺房,人到人情到,只管吃饭,概不送礼。大家觉得这样挺好,送现金显得很世俗。曾经被看重的礼品,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如今乡下,走亲串戚不兴送礼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所以,提前跨入小康生活的表哥,叫我去他家什么都别带,我相信,他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

  岁月四季更替,时间奔涌向前。送礼的演变,无不折射出每个年代的新变化,而礼品作为联系亲友之间情感纽带的介质,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传统到创新,从物质到精神,它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珍贵的人间情谊。

  乡间礼品,烙下我们不可磨灭的情感记忆!

  (作者单位:市检察院第二分院)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2

通知公告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拟获奖论文公示
2024-12-1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征集首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10-16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开展第五期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11
中国法学会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4-09-04
关于开展2024年重庆市、四川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联合考试的公告
2024-07-29
关于征集第十九届“西部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5-01
中国法学会2024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申报公告
2024-04-03
关于征集第十三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论文的通知
2024-04-02
诚邀您3月30日见证西南政法大学比较刑事法学研究院成立
2024-03-26
重庆市法学会第四期法学研究立项课题名单
2023-12-29
2023年度重庆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群体)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2023-11-07
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2023-10-29
重庆市法学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法学会研究会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3-09-26
重庆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主题征文活动通知
2023-08-28
2023年“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指导意见
2023-07-27
法学文苑
乡间礼品
2022-12-18 来源:重庆法治报
编辑: 唐怡 阅读量: 3382

  ◎ 牟伦祥

  表哥住乡下,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一再邀请我去做客,细细算来,我们已有五年未见面了,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于是我满口答应。末了,表哥在电话里反复叮嘱,千万别拿礼,家里什么都有。

  难道两手空空进门?送礼又送什么呢?一时难住了我。

  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注重礼尚往来。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物质匮乏,每年春节走亲戚成了父母焦心的问题。时间刚跨入腊月的门槛,父母便着手准备礼品。那时生产队栽种甘蔗,到了年底,社员砍伐后送到糖厂熬糖,熬出的精华部分挑到市场变卖,余下的边角糖、碎碎糖分到每家每户,我家能分10多斤。父母把糖拿回家再熬制,使之溶化凝结,再分成两斤重一块,草纸包好,以便送人。

  我家亲戚多,准备的红糖远不够,面条是那时农村最为普遍的礼品。每年麦收后,家里的麦子存放柜底极少动用,平常我们很难吃到面条。临近年关,父亲将麦子挑到面坊交换,一斤麦子换八两,换回三四十斤面条就可以了,因为一次只送四斤。

  记得有一年春节去舅舅家,我们送了四斤面条、两斤红糖和一小块猪肉,受到热情款待。表哥、表姐把我当王子一样宠着,玩耍间隙,表哥把我叫到旁边,低声问:“那草纸里包的是什么?”我回答是红糖。一会儿,表哥借口上厕所悄悄溜进房间,打开包裹,迅速啃咬一口后又潜回玩耍。或许是红糖的甜味实在太诱人了,没过多久,表哥故技重施,结果被表姐盯了梢,表姐也尝到了甜蜜的滋味。后来,表弟从哥姐鬼鬼祟祟的举动中看出端倪,他以告诉大人相要挟最终得到好处。就这样,你来我往,红糖体积慢慢缩小,舅舅舅妈却蒙在鼓里。

  不几天,舅妈把这包糖送到大姨家。大姨两个儿子同样鬼机灵,悄无声息尝到了甜头。元宵节大姨到我家做客,父母从所送礼物中发现那包糖旅游一圈后又回到了原主人家中,忍不住相视一笑,只不过重量减轻了许多,其中奥秘看破不说破。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民生活逐步向好,送礼越来越厚重,村民以出手大方为殷实富有的标志,攀比风开始盛行。之前送礼主要是食品类,这个时期礼物涉及穿的用的玩的,如有的送衣服、毛毯、被面,叫乐队、放电影,林林总总,讲究面子和排场。

  表哥在邻村找了个对象,两人情投意合到谈婚论嫁了。那年正月初九,他未来岳父做六十大寿,表哥送上厚礼,只因没请乐队,女方父母认为在乡邻中扫了面子,宣布解除恋爱关系,一对鸳鸯被硬生生拆散。多年后,两人再次碰面,异口同声咒骂那时相互攀比的送礼风。

  时光像一叶轻舟,不知不觉划进21世纪,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时代巨变充斥着生活各个领域。人际交往继续,送礼的形式却发生了改变。此时人们意识到,用实物做礼品送去送来,既笨重费力,多了又难以保管,造成很大浪费,于是送礼改用现金。走亲串戚,来来去去,轻轻松松。吃饭完毕,奉上壹佰贰佰礼金略表心意,倒也惬意心安。

  世事沉浮,观念在变。前几年,父亲八十岁生日,来了不少亲戚朋友庆贺,我当众宣布:做客欢迎,决不收礼。从此,亲戚间达成默契,不论谁家迎娶嫁出、生辰满日、升学贺房,人到人情到,只管吃饭,概不送礼。大家觉得这样挺好,送现金显得很世俗。曾经被看重的礼品,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如今乡下,走亲串戚不兴送礼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所以,提前跨入小康生活的表哥,叫我去他家什么都别带,我相信,他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

  岁月四季更替,时间奔涌向前。送礼的演变,无不折射出每个年代的新变化,而礼品作为联系亲友之间情感纽带的介质,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传统到创新,从物质到精神,它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珍贵的人间情谊。

  乡间礼品,烙下我们不可磨灭的情感记忆!

  (作者单位:市检察院第二分院)

Copyright© 2020-2022 CQSFXH.ORG.CN 重庆市法学会 版权所有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芙蓉路3号 电话:023-88196826

警徽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2020012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