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 新
乔迁新居,对这里的人和事,似乎都要重新审视一番,包括山川田园、树木草丛,以及人情世故、风俗习惯。其实,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只是方位发生了变化。坐南朝北的房子,变成了“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的走向,原先“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顺序,也打了个掉,我跑到了长江的上游。
初来乍到,一切都觉得新奇。清晨瞧太阳出山,傍晚看夕阳落土,晴好观江水长流,雾岚听细雨淅沥,霞光万道是景,云卷云舒是景,渔舟唱晚是景,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是景……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一段时间以后,回头眷恋过往的生活,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那里的事,历历在目,像电影一样回放,一年半载都看不完。
最舍不得的,是相濡以沫的邻居。一个单元四家人,两家是教师,一家是从乡下进城的农民,照顾子女入学,一家靠城市务工为生。朝夕相处,一晃就是10多年。
做事门对门。赵家煮饭,钱家炒菜,孙家煲汤,李家蒸肉,家家香气袅绕,户户和气生财。闲暇之时,教师帮助邻居的子女补习文化,进城的农民随时回老家携带一些新鲜果蔬赠送大家,务工家庭的女婿是水电工,哪家管线有问题,不需跑路,随喊随到……几户人家,文武双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也还往来。
百姓生活,民以食为天。老街里的“骆包子”闻名遐迩,原因是货真价实的猪肉包子。每天5点钟,骆包子准时开店,窗口悬挂半头猪肉成为招牌。“你看,我这个是不是货真价实的肉包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骆包子”将半头猪肉,一块一块切下来,洗净、沥水,再放到绞肉机里“噗噗噗”地一阵旋转,新鲜的肉馅白里透红,整整装满一大不锈钢盆子。
上班高峰时段,骆包子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高高耸起的小笼包子,热气腾腾,供不应求。10年间闾巷生活,我们都是他的忠实顾客,“良心包子”让我们度过了每一个清晨。
记得那个跛子皮匠,修修补补“足下乾坤”,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艺人。刚见补鞋匠时,他不过是个40来岁的汉子,两只半人高的木箱子装满补鞋用的工具。他腿脚不便,箱子不能担着走,就在箱子底部四角安装了几只滑轮,一个箱子拴上一根皮带,挂在肩上,顺着小区步道拖上拖下。补鞋匠“笨重”的工具是那台手摇缝纫机,铁质的,10多斤重,铮亮的机身,是人的手摩擦而成的。他的脖子上挂着一块满是油污的围腰,不知多少双陈旧的皮鞋在他的怀里革故鼎新,落下岁月的沧桑。
小区里的住户都照顾补鞋匠的生意,一来二往,大家熟络起来,没事也喜欢坐在摊子侧边海阔天高般地闲聊。得知补鞋匠因患小儿麻痹症而残疾,又因来自乡下不愿“吃低保”而决心自食其力的品德,让大家肃然起敬。
初来乍到的住户,都称他“跛子”皮匠,他笑呵呵从不生气,后来得知他姓王,客气的就称“王师傅”,不客气的喊“王皮匠”,他还是笑呵呵的。一次找他补伞,他把破伞平铺在地上,穿针引线,不足半支烟工夫,将一把貌似体无完肤的伞,收拾得整整齐齐完好如初。我给他10元钱作工钱,他坚决不收,说2元钱就够了。推来推去,很难为情,只好说今后多照顾生意,双方才下了台。
我原来居住的那个地方,草青草黄,一些家庭环境好的住户,如迁徙的候鸟,展翅高飞到更好的楼盘,几多商家盘大盘强,掘一桶金,急不可耐,去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10年间小区的梧桐树长高了,曾经满院坝“笑看孩童逐飞花”的年代已成为久远,只有“跛子”皮匠,为小区不可或缺的生活添砖加瓦,一年360天风雨无阻,如今依旧守护着他的摊子,连同他一生自食其力的手艺与和蔼可亲的笑容,永远绽放在那块赖以生存的土地上,耀眼、光辉!
……
百姓对生活的眷恋,来源于千淘万漉的筛选,考验思想,考验人品,考验事物,考验时间,真金不怕火炼。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常常故地重游,与老邻居说说过往,去“骆包子”打点早餐,瞧瞧跛子皮匠的生意,这或许也是一种满足。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